對外開放促進文化交流(加強文化旅遊交流合作)
2023-07-11 12:10:11 4
十年芳華碩果纍纍,攜手並進再譜華章。6月23日下午,已走過十年輝煌歷程的第十屆中俄文化大集在黑河市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場盛裝啟幕。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領導王曉峰致辭並宣布第十屆中俄文化大集開幕。俄羅斯聯邦文化部副部長婭裡洛娃、黑龍江省政協副主席馬立群、俄羅斯阿穆爾州政府副主席雷先科致辭。市委書記秦恩亭出席開幕式,市委副書記、市長馬裡主持開幕式。
出席開幕式的中方嘉賓有:中國國家文化代表團、黑龍江省政府代表團、僑領僑商產業項目招商對接會代表團、「魅力中國城」和聯誼城市代表團等20個代表團,黑龍江、吉林、遼寧、廣東、山西、河北、雲南、新疆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7座城市的代表和嘉賓。
出席開幕式的俄方嘉賓有: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副主席兼遠東代表尼克諾夫;俄羅斯國家文化代表團、阿穆爾州政府代表團、油畫名家展代表團、遠東文藝代表團等17個代表團,阿穆爾州、馬加丹州、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堪察加邊疆區等10個州(區、共和國)19座城市的代表和嘉賓。
出席開幕式的還有:黑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黑河學院、黑河技師學院領導,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人民網、中新社、黑龍江日報、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等國家和省新聞媒體。
本屆文化大集以「加強文化旅遊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兩國共同發展」為主題,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俄羅斯聯邦文化部、俄羅斯阿穆爾州政府共同主辦,黑龍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黑河市人民政府、俄羅斯阿穆爾州文化與民族政策部、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行政公署共同承辦。旨在通過開展高端交流、論壇推介、文化貿易、文化旅遊等板塊活動,深化中俄雙方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充分釋放沿邊城市對俄合作潛力,促進中俄民心互通、政治互信和經濟繁榮發展。
王曉峰在致辭中代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對大集的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說,中俄兩國都是文化大國,各自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化資源,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在政治、經濟、文化、安全等各個領域開展全面合作,成果豐碩。十年來,中俄文化大集將文化、旅遊、體育、商務等多個領域緊密結合起來,成長為中俄兩國邊境地區文化交流的品牌項目,為兩國人民搭建了一座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隨著大集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兩國民眾對大集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大集活動,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中收穫快樂、友誼、幸福。文化大集是黑龍江兩岸民眾共同期待的節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會。
婭裡洛娃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我們看到,文化在發展中俄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的作用逐年遞增。10年前,當文化大集剛剛開始時,文化大集還是城市間的不大的文化藝術節,如今它已經具有很大規模。通過十屆的舉辦,中俄文化大集如今已經是友誼的象徵,不只是阿穆爾州和黑龍江省地區間的相互協作的象徵,更是兩國和兩國人民間的友誼象徵。2018年和2019年是中俄兩國地方合作交流年,鞏固地區間的相互協作是拓展我們夥伴關係的基礎,文化大集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希望我們共同努力拓寬文化活動領域,不斷豐富每年活動內容。
馬立群指出,近年來,黑龍江省和阿穆爾州在各方面合作進展順利,成果豐碩,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也漸入佳境,雙方藝術團互訪、群眾交流逐步向常態化、機制化發展,兩省州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像走親戚、會朋友,為雙方全面合作營造了友好熱烈的人文氛圍。黑龍江省和阿穆爾州作為中俄兩國地理位置最近的省州,勢必會在各領域實現更廣闊深入的交流合作。希望兩省州攜手同行,互信共贏,共同開創新時代雙方合作的新篇章。
雷先科指出,中俄文化大集已經成為兩省州傳統的優秀文化盛會,一年比一年更盛大更鮮活。今年,我們的文化規模繼續擴大,參加大集的歌手、舞蹈家、音樂家、藝術家、作家及文藝創作者超過1500多人。文化的相互交融鞏固升華了兩岸人民的友誼。願第十屆中俄文化大集辦的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願在這個舞臺上展現更美好更具創造性的節目。
馬裡在主持開幕時,對中外領導嘉賓和各界朋友到來表示誠摯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說,「十」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著和諧、象徵著圓滿,特別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俄兩國建交70周年,中俄開啟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重要節點上,更具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特殊時代意義。自中俄文化大集舉辦以來,中俄文化在這裡互鑑互融,中俄魅力在這裡充分展現,已經成為中俄邊境地區文化交流的品牌,成為中俄藝術家激情對話的盛會,成為兩岸人民共享歡樂的節日,煥發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彩,在促進中俄邊境地區各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俄關係向更高質量持續邁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16時35分,王曉峰宣布第十屆中俄文化大集開幕。與會中俄嘉賓和觀眾共同觀看了中俄兩國藝術家聯袂奉獻的大型文藝演出——《友誼頌》。 (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