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凝心聚力高質量發展(高站位大手筆提升城市品質)
2023-07-11 08:51:01 3
這一年,廈門島內大提升的腳步,更加有力鏗鏘。
牢記囑託——廈門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始終牢記「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殷切囑託,勇立潮頭、勇毅前行,跑出大提升加速度。
破浪前行——成立伊始,廈門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就創造出兩項「新速度」,5天籌備集結到位,不足半月實現高效規範運轉、協調調度有序!一年來,他們強統籌重謀劃,藍圖更科學,項目更提速;他們強改革重規範,蹚出新路子,構建新模式;他們強服務重實效,百姓幸福感更足,獲得感更實……廈門島內大提升指揮部交出漂亮的周年答卷。
島內大提升不斷為廈門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王火炎航拍器攝
立足新發展階段
奏響「提升曲」
大型機械不停運轉,挖掘機鐵臂揮舞,土方車來回穿梭……思明區湖濱一至四裡建設現場,繁忙有序、熱火朝天!湖濱片區改造,是廈門市老城區近年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如火如荼推進的大提升縮影。
深謀方能行穩致遠。根據新階段特點,2021年底,廈門市委、市政府整合原有10個市級指揮部,成立島內大提升指揮部,吹響新一輪提升「衝鋒號」。有別於島外新城,島內大提升涵蓋了城市更新、保護傳承、品質提升、產業升級等多領域,情況複雜多樣,涉及面廣、關注度高。據了解,今年1月初,新指揮部火速集結到位後著手的「首要大事」,就是梳理現狀,開展戰略研究。打破傳統思路,以本島為單位系統謀劃。圍繞「缺什麼、補什麼,遷什麼、留什麼」,求真務實、科學定位,做好「疏解-創新-提升」,實現「保護-挖掘-傳承」,以更高站位、更大手筆,推動大提升。
宏圖還靠實抓落地。高水平謀劃布局,最終還得靠高效推動落地。指揮部第一次工作會議,即明確要「簡環節提速增效」。創新「多會合一」,夯實「市-區-片」三級聯動,科學決策更高效,要素統籌更科學,務實調度更精準,「規劃-招商-建設」三環協同,建設提速明顯。如金林灣花園B區安置房項目,採取並聯審批後提前了2個月動工,通過精心優化施工組織、靠前指導驗收等舉措,最終提前6個月竣工交付。今年以來,大提升片區43個新開工主要項目,超1/4項目實現提前開工;22個新竣工項目中,有3個提前3個月以上竣工。
實幹必須因地制宜。指揮部成立以來,深化策略研究,用足用好政策,精細化研究提升布局、招商圖譜和實施路徑,產業升級、風貌保護、文化傳承,差異化定位逐一明朗……濱北片區用好核心區優勢,建設超級總部基地;開元創新社區劃入火炬「一區多園」,聚焦新數字經濟等,與軟體園二期、觀音山商務區功能互補、協同發展;沙坡尾做好漁港文化和海洋工業遺存文章,留住「很廈門」,打造「很網紅」……
構建新發展格局
下好「先手棋」
「一子落而滿盤活」。指揮部以「先」的使命,「闖」的擔當,立足現狀、著眼未來,科學謀劃、精心調度,探索發展新模式、建設新思路,大提升發展新格局逐步成型……
高能級「引擎」拉動,布局產業新格局。指揮部強化要素統籌,形成市區合力,招好商、招大商,依據片區特點,精準布局,為廈門本島注入新發展動力。
本島核心區濱北片區,字節跳動的廈門辦公樓正加速地下樁基、基坑施工,這家網際網路頭部企業落戶,為廈門市提前布局數字經濟發展新時代打好基礎。
全省首個TOD成片開發項目——五緣灣溼地公園項目,涵蓋住宅、辦公、商業、公寓等複合功能。廈門島內大提升指揮部供圖
在今年新近打通的蔡嶺路旁,生根廈門本土的美亞柏科,智慧城市創新中心大樓已封頂,未來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產業新技術攻關與產業孵化平臺。
思明區何厝嶺兜片區,擅長打造「建築全產業鏈」的大型建築業龍頭國企四川華西集團,今年7月將東南區域總部落子於此,有望快速拉動智能建造升級,吸引更多上下遊產業在廈集聚。
在探索新開發模式上,指揮部同樣落子有聲。圍繞如何發揮軌道最大效益,全省首個TOD成片開發試點項目——「五緣灣溼地公園項目」給出答案:站城一體、產業優先、功能複合、綜合運營。綜合業態,提升品質與價值;複合業態,以長期整體效益,從而達到綜合平衡。立體交通、「風雨無阻」無障礙轉化,打造「綠色、開放、共享」的現代化城市新樣板。
貫徹新發展理念
繪就「新畫卷」
如何答好新時代初心卷,廈門島內大提升指揮部給出肯定答案。堅持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留得下「青山」,記得住「鄉愁」,給得足「幸福」。以人民為本,紮實做好「裡子」,繪就幸福美好生活畫卷。
聚焦百姓「心頭事」,指揮部堅持安置房「高標準規劃,人性化設計,高品質建設」。湖濱片區把篔簹湖畔優良地段留給百姓,房型設計一再優化,務求將「實用舒適」「得房率高」做到極致。為了百姓早搬遷、早受益,今年以來,指揮部全流程加速推進本島27個安置房項目建設進度,其中:美侖花園一期、鍾宅南苑、金林灣花園B區等3個項目順利竣工,近5000套安置房基本完成返遷。
聚焦百姓「關心事」,指揮部重視「管用」「好用」。設立社區規劃師,「陪伴式」空間治理服務,官任、沙坡尾等20個社區微更新治理,更專業、更接地氣。挖掘「金邊銀角」,美仁園等一大批項目投用,因地制宜打造「15分鐘健身圈」。大同小學嶺兜校區、尚文實驗學校、高新人才子弟學校等一批學校9月建成投用,新增學位1.2萬餘個。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科研教學樓 、廈門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科教綜合用房開工建設……
聚焦百姓「長遠事」,指揮部把保護傳承貫穿始終。福建省首個近零碳排放示範區——東坪山已成市民休閒度假「新好」,結合山海步道林海線投用,指揮部務實推動交通組織優化,努力提升百姓獲得感。傳承文脈,讓老建築「可讀」、風景「可看」、街巷「可逛」,「鄉愁」記得住。湖裡五通社區張文裕宅「平移」修繕,歷史風貌建築實現就地保護;「城記·中山路」留存「老廈門」記憶;英雄小八路紀念館提升改造,與何厝小學擴建同步謀劃,少先隊隊歌精神更鮮活傳承……
風好正是揚帆時。2023年,指揮部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記初心使命,搶抓發展機遇,奮力譜寫廈門本島提升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2亮點】
固定資產投資
前11個月,完成345.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104.3%。其中建安投資95.5億元,佔年度計劃106.1%
招商引資
實際到資53.8億元
71個新籤約項目,總投資80億元
新增學位
今年9月新建成投用一批學校,新增學位1 .2萬
主要項目開竣工
43個新開工,超1/4項目提前開工
22個新竣工,3個項目提前3個月以上竣工
項目滾動接續
新增策劃10個項目,總投資44.1億元
安置房建設
金林灣花園B區、鍾宅南苑、美侖花園一期竣工,近5000套安置房基本完成返遷
(王玉婷 黃豐 羅智鳳 鄧堅 柯雯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