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為什麼替換霸王別姬(蝶衣為什麼選擇死亡)
2023-07-12 22:22:19
電影《霸王別姬》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它是華語電影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宏大的背景描述、立體的人物刻畫、深刻的人性揭露都使得這部電影成為不朽的傑作。
其中,程蝶衣一角更是被張國榮演繹的惟妙惟肖。
電影的最後,程蝶衣選擇了自刎於戲臺之上,自己結束了自己的夢。
然而在原小說中,蝶衣的結局卻並非如此。
原著:戲唱完了原著中,在那段壓抑沉重的社會背景下,另一個」虞姬「菊仙還是走向了死亡,段小樓渡江南臨香港,蝶衣則滯留北京,還有了妻子。
數十年後,蝶衣作為內地京劇團的藝術指導去往香港演出,他們相遇了。
談及往事,蝶衣意識到小樓其實什麼都知道,知道自己對他的情意。
最終,二人時隔多年再次登臺合作了霸王別姬,雖然蝶衣還是說著「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但終於還是認識到「戲唱完了」,這一次他沒有永遠活在戲中。
戲罷,該醒了,蝶衣回到了大陸。
那麼電影為什麼要改編為蝶衣自刎於戲臺呢?兩版結局到底哪個合適呢?
對於蝶衣為什麼選擇自刎這個問題,他的扮演者張國榮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一次講座——《如何演繹小說中的人物,以李碧華作品為例》中,這樣說到:
蝶衣的死,總括而言有三個原因:
一是虞姬個性執著,要死在霸王面前。
故事中,蝶衣其實就是虞姬,虞姬也就是蝶衣,二人的命運是互相影響。「
霸王」既已無用武之地,與霸王演對手的「她」,虞姬,是再也不能苟延其情的了,故死也要死在霸王面前。
第二,蝶衣想以自殺來完成故事的情節。
蝶衣是一個有夢想的人,他喜愛舞臺上那種熱烈生動的演出,也只有舞臺上與師哥合演「霸王別姬」時,他才能遂其心願與師哥成為真正的一對。
舞臺是蝶衣實現其夢想的地方。所以當蝶衣發覺在現實生活裡,他與師哥沒有了以往那種親密的感覺時,他寧可選擇以虞姬的角色來結束他的生命,做一場真正的「霸王別姬」。
第三,年華老去,不能接受。
蝶衣選擇自殺,因為他是曾經那麼芳華絕代而又顛倒眾生過。由此可見,主角二人的感情根本無法走出《霸王別姬》這個典故,是最合理和最具戲劇性的處理!
在小七看來,蝶衣的瘋魔、自戀、人戲合一都註定了,蝶衣的結局必然是活在戲裡。
而現實中的戲卻早已走向灰敗,夢該醒來,可以蝶衣不願,他只好選擇自刎於戲中,將生命深深嵌在夢裡。
因此電影的結局不僅僅是最合適的,更是註定的。
小說固然給予了蝶衣另一種際遇,不過我又覺得這樣的結局不見得是最合適的結局。
原小說的結局是社會背景下的不得不,現實之殘酷,際遇之玄妙,就在那寥寥幾筆間。
而電影的結局是人性的不得不,更有人味,更有藝術性。
在蝶衣的形象塑造上來看,這個角色也因為生命的 這一絕筆而顯得更為可愛。
此外這樣的結局更使得電影的底色不僅僅是現實,更有濃重的浪漫。
我實在無法想像沒有了夢的蝶衣是什麼樣,或許連斷壁殘垣都沒有了吧,主動走向死亡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吧......
(本文截取了哥哥張國榮講座的一小部分,講座中還有很多包括電影《胭脂扣》、同性戀角色的演繹等很多精彩內容。若對該講座有興趣,可私信「講座」給小七,獲取講座整理稿全文哦)
下期預告:張國榮加陳凱歌,不只有霸王別姬。關注我,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