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幾個國家級城市群(個國家級城市群劃分為4個等級)
2023-07-05 17:05:12 1
進入21世紀以後,我國為了加強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分工與協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規劃在全國建設19個國家級城市群,從此我國開始進入城市群時代。經過近20年的發展,有些城市群協作能力和一體化發展顯著提升,但有些城市群依舊還處於孕育中,發展水平差異較大。最近,國家在十四五時期城鎮發展規劃中,根據各個城市群的發展水平和戰略定位,將19個國家級城市群劃分為四個等級,其中長江中遊城市群的戰略地位大幅度提升,正式被明確為第五極,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在國家級城市群的四個等級中,第一等級是戰略地位最高的,被確定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群。未來,將持續推進第一等級城市群高端要素的聚集和一體化發展水平,促進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從而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競爭,提升它們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最終建設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而在我國19個國家級城市群中,被確定第一等級的世界級城市群僅有三個,即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它們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代表著我國目前最高的發展水平。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不僅要承擔華南地區、東部地區和北方地區的經濟增長極,同時還將代表國家參與世界競爭,並提升我國在全球的輻射影響力和資源配置權,從而促進國家的繁榮和發展。
國家級城市群的第二等級則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國家級城市群,區域經濟重要增長極。國家對城市群第二等級的定義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它們不僅要在全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分工協調能力,同時在還將在大區的經濟協調發展中要能夠發揮出龍頭的輻射引領作用,成為輻射引領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增長極。
我國被確定為第二等級的城市群僅有兩個,即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我國西部地區的重要增長極,承擔著輻射引領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城市;而國家對成渝城市群的要求是不僅要具有全國影響力,同時還要逐步提升在全球的影響力。長江中遊城市群則是這次正式進入城市群的第二等級,將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國家級城市群,承擔著輻射引領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可以看出,戰略地位略低於成渝城市群。
我國城市群的第三等級是區域性城市群,將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出積極的分工與協調作用。第三等級的城市群相比上面的五大城市群,它們發展的水平和一體化發展程度較低,城市群尚處於快速發展狀態中,未來將進一步加快資源聚集和一體化,從而提升城市群在區域中的分工協調能力,力爭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
我國第三等級的城市群共有5個,它們分別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粵閩浙沿海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和北部灣城市群。我國5個第三等級的城市群中,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將進一步加快城市群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一體化發展程度,同時還將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經濟帶發揮出積極作用。粵閩浙沿海城市群和北部灣城市群在加快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和一體化水平時,還將在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我國城市群的第四等級是培育中的城市群,它們雖然進入了國家級城市群的規劃中,但因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偏低,以及中心城市輻射引領作用不足,因此城市群一直沒有真正形成,所以一直處於孕育狀態中。第四等級的城市群因城市分布比較分散,城市經濟基礎較差,再加上生態承載力較弱,城市群形成困難;所以,國家將支持它們根據實際情況,適度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提升中心城市的人口承載力和輻射引領,從而加快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
在我國19個國家級城市群中,第四等級城市群的數量是最多的,目前共有9個,分別是哈長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蘭西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和天山北坡城市群等城市群。這些城市群分別處於生態地區、農業地區和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生態承載能力弱,未來將在兼顧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積極引導人口適度聚集,加快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