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江蘇是散裝江蘇(散裝江蘇十三個城市battle不斷)
2023-07-05 20:57:51 4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歧視地圖。
大中國五千年,歧視地圖數不勝數,但是,有心人會發現「噴子」界有一股清流,那就是江蘇。
話說,蘇南蘇北的「battle」由來已久,蘇南看不起蘇北,認為蘇北是窮鄉僻壤,蘇北說蘇南全是暴發戶。
如果你真的認為江蘇的「內鬥」僅僅是蘇南蘇北之爭,那就太天真了。
蘇南集團分為蘇州、無錫、常州,簡稱蘇錫常,對,你沒看錯,蘇南集團不帶南京和鎮江玩。
南京夫子廟
南京是省會,GDP卻常年被蘇州壓一頭,於是,蘇錫常叫囂著南京應該改名為徽京,要把它賣給安徽。
老大哥都要被賣,鎮江小弟怎麼做心裡當然清楚,一邊積極加入蘇南集團,連考試都來個「蘇錫常鎮四市聯考」,然而轉身卻又握著南京老大哥的手說:「寧(南京)鎮血濃於水,從衣冠南渡開始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寧鎮一體化。」
那麼蘇南集團呢?和諧嗎?一點也不!
蘇南集團的執牛耳蘇州,打心眼裡看不起無錫、常州,對於蘇州來說,無錫醬排骨一般般,常州蘿蔔乾太費牙,常州人太嗲,無錫人太膩。
那麼處於鄙視鏈底端的蘇北集團?嗯,這麼說有點不合適,應該是蘇中集團和蘇北集團。
蘇中集團主要成員是南通、揚州和泰州,他們恨不得再來一條長江把他們和蘇北五虎那群「蠻子」區分開來。
南通抱住上海的大腿,想著GDP碾壓揚泰,放言:長江以北,南通最美。揚泰瞥了眼南通:比地盤兒不?其中揚州還扮演著鎮江的角色,一邊說著「不分家」,一邊搞著「寧揚鎮一體化」。
蘇中集團內部一團糟,蘇北五虎也不例外。
徐州彭祖樓
蘇北五虎的老大徐州當然也「看不起」其餘四虎,宿遷你除了洋河和強東還有嘛玩意兒?淮安你除了茶饊和欽工肉圓還有啥?鹽城你除了鹽還有啥?更何況現在還不產鹽了。連雲港除了水晶和花果山還有沒有其他的?
其餘四虎:你除了有暖氣還有什麼?
就這樣,江蘇十三太保分為蘇南、寧鎮、蘇中、蘇北四個集團,「蘇大強」也叫「江蘇聯邦」簡稱「蘇聯」,雖然彼此爭鬥不斷,但除了南京外,都心照不宣的是:擠掉南京,我當老大!
那些金戈鐵馬的歲月
從古至今就沒有空穴來風的說法,百因必有果就是這個道理,「十三太保」的來頭還得從華夏大地遍體鱗傷說起,那時暴秦的統治剛剛被推翻,新的鬥爭就被「吹」上了三尺紅臺,身為淮安人的韓信,幫著徐州人劉邦打宿遷人項羽,這就埋下了內鬥的伏筆。
當然,那個時候的爭鬥還不是內鬥,畢竟還不是「一家人」,爭來爭去也不會有那麼多爭議,直到一個安徽人的出現打破了一直以來還算「和諧」的局面,他就是朱元璋。
這位布衣天子毫不猶豫地定都南京,當然,作為國家首都,直隸自然少不了,於是他拉上了江蘇、安徽和上海,南京徽京的稱呼就是這麼來的。
吵吵鬧鬧幾百年了,突然間成了一家人,有些生疏的同時也變得有些禮貌,不再像之前那樣似仇人,當時的江蘇境內只有「七劍」,還不是「十三太保」。
江南有「五劍」,應天府(南京)、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和鎮江府,江北有「兩劍」,揚州府和淮安府。從這裡,大致可以看出今後的格局了。
時間來到了清朝,南直隸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江南省,南京也不叫應天府了,改叫江寧,可奇怪的是,江南布政司卻設成兩司並存,由左右二位布政使管理。
一是為了制衡,至於第二點,江南太「肥」了,紫禁城中的那位可不希望有威脅。
到了康熙六年,江南省拆成了安徽和江蘇,兩位布政使也就改名叫安徽布政使和江蘇布政使,而也就在這個時候,火藥桶開始裝填炸藥了。
江寧府是江蘇的地盤,可卻是安徽布政使的駐紮地,而江蘇布政使卻駐在蘇州。從這個時候開始,南京和安徽的關係就有些「不清不楚」了。
到了乾隆年間,安徽布政使去了安慶,江蘇布政使還賴在蘇州,那江寧怎麼辦?再設一個唄,估計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蘇州就看不慣江寧了。
蘇州博物館
辛亥革命後民國建立,南京成為臨時政府,同年,蘇州發生了閭門兵變,蘇州市中心被大肆砸搶,於是蘇州商會、錢業公會致電孫中山,要求江蘇民政長官回來坐鎮,考慮到當時南京是首都,就答應了這個要求,於是在江蘇省內,蘇州又成了老大哥。
民國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江蘇的省會又遷去了鎮江,南京也降為了特別市,直到20多年後,南京才重回省會的位子。所以南京一打早就知道鎮江不是真心的。而江蘇大學為什麼在鎮江也可以猜測一二了。
人們都說溝通是解決矛盾的方法,社會語言學也有一句話:爾即而所言。可是從歷史可以看出,江蘇這個名稱存在的時間並不長,直到康熙六年才有明確的定義,那麼一統全省的江蘇話自然也無從談起。
總的來說,江蘇省的方言可以粗略分為五種。
北方方言,大致是徐州和連雲港北部;南北過渡的海州方言,大致是宿遷東北部和連雲港南部;江淮方言,大致是宿遷剩餘部分、淮安、鹽城北部、揚州和南京北部三分之二的地區;如泰方言則是鹽城南部,泰州南通區域;剩下的則全是吳越方言。
雖說江蘇不存在什麼高大山川讓人們隔離不便交流,但是語言、文化、地理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為「內鬥」創造了條件。
還不是因為翅膀硬了
如果江蘇這種「內鬥」的情況放在其他省份,估計想都不敢想,省會大哥只要說一句:我病了,拉不動經濟馬車了,爾等好自為之。
估計大夥都不願意鬥了,首要事件就是照顧好老大哥的心情,攜手共渡難關,可是,在「蘇大強」這裡,完全行不通。
南京中央大學舊址
眾所周知,南京是史上最沒排面的老大哥,GDP常年被蘇州碾壓,就連人均GDP也幹不過人家,2019年江蘇人均GDP顯示,第一名無錫,第二名蘇州,第三名才是老大哥南京。
而隨著2019年蘇北宿遷、連雲港兩市GDP突破3000億元,江蘇省最窮的市也成功躋身全國一百強,至此「十三太保」個個都有了獨當一面的能力。
其中,萬億GDP城市,全國十七個,江蘇佔了無錫、蘇州、南京三個,而僅蘇州市的GDP就超過了吉林一個省。
有這麼一群如狼似虎的極限單兵做小弟,南京這個老大哥真的很操心。
「十三太保」不「省心」,他們下面的區縣小弟同樣鬧騰,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全國百強縣排行中,江蘇有25個城市入圍,其中崑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太倉更是壟斷前五名。
「不想當大哥的小弟不是好小弟」,這算是江蘇的基調了吧。
幾千年不過一回眸,所謂的地域隔閡終將散如塵煙。
早茶是揚州的但也是泰州的,鴨血粉絲是南京的,也是鎮江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是大江蘇的,江蘇共同的「敵人」是葛軍。
雖說每一個城市甚至是下面的縣級市心中都保留一抹最後的倔強,可若是少了蘇州,就少了小橋流水;少了南京,就少了帝王豪氣;少了徐州,就少了歷史古韻;少了揚州,就少了二十四橋明月夜;少了無錫,就少了二泉映月······
十三個城市「battle」不斷,可他們卻是江蘇的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