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與智慧城市的關係(新基建為什麼提起)
2023-07-05 22:33:14 1
文丨唐鈺婷
編輯丨王彬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後,「新基建」概念徹底「火」了。
「新基建」七大領域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
智慧城市建設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
雖然「智慧城市」並沒有包含在內,但智慧城市建設卻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闡述智慧城市與新基建的關係前,首先需要理解何為「新基建」。上述的新基建七大領域,出自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是目前社會認同度最高的說法。但這七大領域只是新基建的典型「代表」,並不能與新基建劃上等號。
「新基建」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此後高級別會議前後三次明確提及「新基建」內容。
目前,「新基建」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央視國際頻道給新基建下的定義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撰文指出:「新基建」是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網際網路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
可以發現,「新基建」的核心是科技,建設的目的在於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基礎。
中電科智慧院是中電科的直屬二級單位,是中電科在新型智慧城市領域的牽頭部門,參與編制了多項智慧城市相關國家標準,是負責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設計師」。
中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總經理助理、技術總監孫亭告訴億歐科創:「新基建的』新』,指的是區別於傳統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或者說數位化基礎建設。而數位化基礎設施與我們智慧城市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或者說智慧城市建設裡面,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就是數位化基礎設施。」
新基建「大展身手」的舞臺
首先,從智慧城市建設說起。
「新基建」是服務於數字經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本身就是發展數字經濟。因此發展「新基建」,就是給智慧城市建設打基礎。
根據《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智慧城市產業可分為:感知物聯層、網絡通信層、計算存儲層、數據與服務融合層,以及智慧應用層。數字經濟以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產業為代表,二者可謂相輔相成。從本質上來說,智慧城市建設的內容,就是數字經濟。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要得到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新基建」的完善。
中電科智慧院孫亭告訴億歐科創:「智慧城市建設的三個重要目標是:推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和企業發展。」在實現這三個目標的過程當中,需要信息化系統和智能設備的支持,而系統和設備的穩定高效運行,就離不開5G、人工智慧、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的支持。
其次,從「新基建」的建設目標來看。
新基建之所以稱為「基建」,而不稱為「科技產業」,是因為它的最終目的是服務其他產業,做其他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而不是「自成一派」。而智慧城市就是「新基建」最大的服務對象。
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從以鐵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傳統基建項目中就可見一斑。
「要致富,先修路。」沒有鐵路、公路,就沒有人口的遷移、資源的交換,就沒有快速的城鎮化,也沒有經濟的騰飛。我們關注的「春運經濟」、出行服務、物流……這些為經濟帶來巨大增量的產業,無一不得益於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但我們現在已經很少再關注「修路」的情況。
同理,雖然現在「新基建」概念備受關注,但無論這一概念多麼「火熱」,它未來都將走上傳統基建的路——成為其他新興產業的「基石」。因為技術發展本身無法產生經濟價值,只有與產業相結合,助力具體產業的發展,其價值才能凸顯。
而智慧城市是「新基建」的首要服務對象。
一方面,智慧城市是對新興技術需求最大的領域之一。根據IDC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今年全球智慧城市相關技術支出預計將達到約124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8.9%。其中,中國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26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定義寬泛,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以新基建中最具代表性的領域5G為例,5G的相關應用包括AR/VR、數據高速傳輸、車聯網等,而這所有的應用,都與人的生活與工作息息相關。
AR/VR不僅可以用於娛樂,還可以用於安防、工業生產等場景;數據高速傳輸能解決高清視頻傳輸、人工智慧雲端應用等問題;車聯網則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城市交通的問題。
再以人工智慧為例,目前人工智慧的「買單方」依然以政府單位為主,而政府單位使用人工智慧的場景,則是安防、交通、政務等智慧城市的典型場景。
總的來說,「新基建」是短期穩增長的重要抓手,長期調結構的重要方向,因此當下備受追捧。參考傳統基建的建設情況,「新基建」的建設浪潮也將持續多年。但只要是「基建」,扮演的角色都是「綠葉」,就像公路、鐵路一樣,未來將作為其他產業的支撐存在,甚至會逐漸被忽視。
但在「新基建」之上發展的智慧城市不同。智慧城市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集群,是傳統產業信息化、智慧化,以及新型技術產業化發展的交匯點,將伴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在提及「新基建」的時候,不應該忽視未來那些踩在新基建的肩頭上摘蘋果的領域,因為「基建」的項目可能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改變,但智慧城市這樣巨大的產業不會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