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旅遊規劃(雲南彌勒旅遊創業史)
2023-07-06 09:11:46 1
圖為藍天白雲下的彌勒葡萄田。 楊紫軒 攝
中新網紅河7月2日電 題:雲南彌勒旅遊創業史:挖潛、造美、高鐵提速「快旅漫遊」
作者 繆超 萬乘裡
古樹蔚茂、流水亭臺、翠綠葡萄……近日,記者跟隨「發現最美鐵路」活動走進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龍緣酒莊,一群遊客在人造景觀之下,細品酒莊自釀的紅酒,愜意快然。
「過去,彌勒幾乎沒有什麼旅遊業。」龍緣酒莊主人李雲飛告訴記者,彌勒地處雲貴高原,卻看不到雄奇險峻的大山大河;屬於喀斯特地貌,卻難覓怪石林立的「石林」;歷史悠久,卻未能保留下一座古城……
缺乏自然風光資源的彌勒,卻擁有充足的光照和獨特的氣候,適宜葡萄種植。早在上世紀60年代,彌勒就有葡萄種植,數十年後逐漸成長為海拔1800米的「高原吐魯番」。
圖為彌勒市的彌勒寺。 陳暢 攝
「我家原來種有7畝釀酒葡萄,供應給附近的紅酒廠。」李雲飛回憶,2003年,紅酒廠收購能力突然下降,每公斤葡萄收購價降至1元(人民幣,下同),「連種植成本都難收回。」
眼看全家可能白辛苦一年,他決定自學釀酒技術,將當年的「賤價」葡萄釀製成紅酒,銷往昆明的酒吧。李雲飛說,他的酒莊是被倒逼出來的,「像彌勒這樣的農業地區,產業結構單一,缺乏抵禦風險的能力,必須要掌握別的『生存技能』。」
為了改變單一的產業結構,缺乏自然風光資源的彌勒也開始旅遊創業:彌勒是一個與「未來佛」彌勒同名的城市,1999年在錦屏山頭,彌勒人建造了一座中國國內最大的彌勒佛像;城西山腳有一處簡陋原始的梅花溫泉,泉水流下山形成一片幾平方公裡的沼澤,當地投入資金使之變成風光迤邐的「湖泉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盛產葡萄和葡萄美酒,他們又別出心裁地開發了葡萄觀光園、酒莊體驗等旅遊項目。
至2010年,彌勒出人意料地進入了雲南旅遊業的前列,成為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知名旅遊地區之外,遊客最為青睞的目的地之一。當年,有雲南旅遊界資深人士評論,彌勒旅遊業發展的方向、方式對於天然旅遊資源匱乏的地區來說,有示範和啟迪的作用。
圖為為了滿足遊客數量增長,彌勒高鐵站正在進行擴建。 陳暢 攝
「泡溫泉、品紅酒、看大佛,其實這樣的旅遊一天時間就足夠了。」李雲飛告訴記者,彌勒旅遊雖然從無到有,但豐富度不夠,加之交通不便,一度停留在「慢旅快遊」的狀態中。
2016年12月,雲桂鐵路建成開行動車,彌勒高鐵站正式開通。當地抓住高鐵帶來的「快旅」機遇,著眼遊客「漫遊」需求,近年來打造了原汁原味的彝族風情小鎮可邑、文化藝術濃鬱的創意小鎮東風韻、風景秀麗的康養小鎮太平湖、生態優美的濱河休憩走廊甸溪河等一批旅遊產品。
據統計,隨著高鐵的開通與旅遊產品的豐富,彌勒遊客接待人數和旅遊收入連年遞增,2019年接待海內外遊客共計1205萬人次,旅遊收入共計142億元。
彌勒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畢豔說,彌勒正由原來的「慢旅快遊」變成了「快旅漫遊」,旅遊品質的提升和旅遊時間縮短,增加了當地旅遊、餐飲、購物、住宿的收入,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為彌勒創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打下了堅實基礎。(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