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桂林(喜迎二十大桂林)
2023-07-05 14:59:11 2
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
時代出卷,我們答卷,人民閱卷。十年奮鬥路,桂林交出了一份亮點多、成色足的「成績單」。紅色桂林,為城市發展注入靈魂;金色桂林,為幸福生活夯實基礎;綠色桂林,為持續發展充盈底氣。
2021年4月,在桂林調研時,賦予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重大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桂林勇擔使命,聚焦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營商環境、法治環境、安全環境,為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提供堅強保障。
紅色鑄牢城市之魂
良好的人文和社會環境,為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匯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國慶假期,位於灌陽、興安、全州等地的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人們回顧歷史,緬懷先輩,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國慶節。
勇於勝利、勇於突破、勇於犧牲——湘江戰役孕育了偉大的湘江戰役精神,如今已深深鐫刻進桂北大地,鑄成桂林發展之魂,在奮進新徵程中凝聚磅礴力量。
2018年以來,桂林市陸續完成217處、421個湘江戰役遺址的發掘工作,包括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在內的「三園三館」和遺址遺存修繕保護68個項目竣工。2019年9月5日,掛牌成立桂林紅軍長徵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9月12日,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落成儀式在全州舉行。自落成以來,紀念設施已累計接待參觀者1370餘萬人次。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的全面開工建設,串聯起了紅軍過廣西沿線重要遺址遺存、民族文化、自然生態等資源,為革命老區振興提供了新動能。
作為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桂林還將抗戰文化、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有機結合。靈渠保護提升工程、抗戰文化名人博物館、古宋城歷史文化街區等一批項目穩步推進,甑皮巖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廣西第一家考古專題博物館——桂林考古博物館正式掛牌,世界級文化旅遊之都的內涵加快提升。
以紅色為底色,文明之花也在灕水畔盛開。2020年,桂林榮膺「全國文明城市」,這既是桂林多年馳而不息創城接力跑的裡程碑,又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起點。
多年來,桂林在選樹道德模範、新時代文明實踐、鄉風文明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工作走在全區前列。縣(市、區)級以上文明鄉鎮134個,佔全市鄉鎮的79.10%;文明村1653個,佔全市行政村的78.5%。
金色夯實富民之本
良好的營商和法治環境,助推桂林產業振興和鄉村振興蹄疾步穩。
金秋十月,桂北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資源縣的紅提綴滿藤蔓,龍勝各族自治縣的梯田金色盡染,恭城瑤族自治縣的月柿紅得漫山遍野……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十年間,39.6萬貧困人口、459個貧困村、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桂林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徵程中,桂林揚帆再出發,持續壯大產業集群,實施鄉村產業融合升級。
桂林累計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23個,數量居全區第一,佔全廣西125個入選村鎮的近1/5。建成45個自治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有29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2021年,桂林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長速度創2000年以來新高。
年產值從500多萬元到5.7億元,短短7年,桂林智神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級手持穩定器企業之一,核心技術佔據行業前端。
創新驅動為桂林工業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該市創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61家,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0多個,人才資源總量和質量排在全區前列。優利特等15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智神信息等47家企業被認定為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企業,佔全區總數的22.4%,位列廣西第一。桂林廣陸數字測控公司等15家企業入選廣西第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數量位列廣西第一。
十年間,桂林打造了電子信息、生態食品、先進裝備智造、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新型建材、綠色家居家電等六大產業集群,高質量產業體系已成規模。華為、格力、領益智造、陽天電子、引領科技等一批產值超百億元項目相繼落戶桂林,形成千億元產業、千億元園區。
綠色守住青山碧水
良好的生態和安全環境,是桂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最大的底氣。
秋日的灕江,暑意退去,江兩岸,青山蒼翠樹影婆娑,江面上,千筏競發百舸爭流。行走在灕江兩岸,沿途可見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十年間,桂林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灕江生態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灕江流域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連續6年保持Ⅱ類水質,桂林地表水水質排名連續2年居全國前三。2021年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經驗做法獲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2022年灕江入選國家首批美麗河湖案例,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綜合執法支隊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統生態環境保護機制。桂林灕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穩步推進,數字灕江5G融合生態保護利用綜合平臺建設……十年來,在桂林全市上下的持續努力下,打贏了灕江「治亂、治水、治山、治本」的持久戰。
2021年,總投資160億元的桂林融創國際旅遊度假區建成開業。雁山益田·民國風情小鎮、復星(桂林)國際度假山水小鎮……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關鍵性的文旅融合項目加快建設。桂林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從2011年的2788.17萬人次,增長到2021年的12239.1萬人次;旅遊總消費從2011年的218.3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501.8億元。
去年以來,對照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20字方針,桂林分期梳理、策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實行項目化、清單化推進,推動打造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駛入快車道。
對標「國際標準」要求,桂林謀劃打造64個世界級旅遊品牌,策劃實施68個世界級旅遊城市配套、公共服務、山水生態系統重大工程,加快形成世界級旅遊吸引物和建立世界級旅遊服務體系;對標「中國風範」要求,謀劃打造76個在全國具有標杆地位的旅遊品牌;對標「廣西特色」要求,謀劃打造79個廣西特色民族品牌,引領帶動廣西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對標「桂林經典」要求,謀劃打造39個桂林經典品牌。
在歷史的交匯點,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桂林,正朝著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的目標闊步前行,打造世界級山水旅遊名城、世界級文化旅遊之都、世界級康養休閒勝地、世界級旅遊消費中心,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
來源|廣西日報
桂林日報社新媒體運營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