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中插圖的規範表達避免踩雷(一般遵循什麼原則)
2023-07-26 23:35:42
sci論文中插圖的規範表達避免踩雷?圖表其實也就是語言表達的裡外一種表達形式,它的「語法」正確使用包括字體、字距、字號、線條、空白、構架和色彩等為了提高圖表的視覺性和可讀效果,圖表的製作和使用應力求用最少的篇幅來講述故事,這就要求在製作中必須遵循一些原則,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sci論文中插圖的規範表達避免踩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sci論文中插圖的規範表達避免踩雷
圖表其實也就是語言表達的裡外一種表達形式,它的「語法」正確使用包括字體、字距、字號、線條、空白、構架和色彩等。為了提高圖表的視覺性和可讀效果,圖表的製作和使用應力求用最少的篇幅來講述故事,這就要求在製作中必須遵循一些原則。
法則一:圖表的形式應儘量簡潔,所承載的問題不要過多明確圖表所要闡述的問題,在圖題、圖注或圖內直接回答這些問題,或者在正文中通過提供更多的背景而間接地回答這些問題。複雜的圖表儘量安排到論文的尾部,以便讀者在有一些相關知識的基礎上理解。
法則二:圖表的設計要基於成果的表達,準確地突出作者的貢獻圖表是論文中的空白處(blank area),即:圖表本身或周邊的留空容易吸引讀者的注意和閱讀。
法則三:根據數據或觀點表達的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形式(插圖或表格對於表格或插圖的選擇,應視數據表達的需要而定。表格的優點是可以方便地列舉大量精確數據或資料,圖形則可以直觀、有效地表達複雜數據。因此,如果強調展示給讀者精確的數值,就採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強調展示數據的分布特徵或變化趨勢,則宜採用圖示方法。
法則四:圖表的表述要考慮到讀者的理解水平,應具有「自明性」,每個插圖或表格都應該具有自明性或相對獨立,圖表中的各項資料應清楚、完整,以便讀者在不讀正文情況下也能夠理解圖表中所表達的內容。圖表中各組元(術語名稱、數據、曲線或首字母縮寫詞等)的安排要力求使表述的數據或論點一目了然,避免堆積過多的令人分心的細節,從而造成圖表理解上的困難。
醫學論文中或多或少都有圖表的出現,作者只有做出合格的圖表,才能為論文加分。除了以上幾點原則,在圖標的製作中我們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
1、圖表數量與期刊要求相符
要了解目標期刊允許多少圖表,不要超過這個限制。如果限定的圖表數目不足以表達你的結果,可以把有些放在「補充信息」(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部分,或者在正文中敘述並加個說明「(data not shown)」。
不過,只有不重要的附屬性結果才能這樣敘述,而那些支持你假設的結果則必須展現出來。如果你的首選期刊不足以展現你的所有重要數據,你可能需要考慮換個期刊。反之,如果期刊允許的圖表數目超過你的需要,也不要加上多餘或不必要的圖表來湊數。
2、圖表中的數據要易於解讀
考慮好讓每個圖表顯示多少數據,以及數據如何組織來傳遞重要信息。所以,與其把各種參數或治療方法都合併在一個圖中,不如考慮分別用一個簡單子圖表示然後拼成一個組圖。
圖的坐標、表的行列、以及示意圖的各部分都要標記清楚。如有趨勢線、標尺和統計檢驗結果,均應予以標明;比如用星號表示顯著性,或不同的符號來表示不同的顯著性水準。對於大樣本,除了報告絕對數值之外還要有變化或差異的百分比。
3、圖表標註獨立成文並可理解
圖表的標註應該獨立成文,並且無需閱讀全文就能完全理解。因此,縮寫要麼不用,要麼先定義後才用,同時應該避免使用技術術語。標註應清楚說明做了什麼、觀察到了什麼;也應簡述使用了什麼統計檢驗,給出P值,並對所用的符號進行定義。
4、圖表與正文不重複
與「結果「部分的注意現項一樣,圖表和正文之間不應有重複敘述。所以,容易用文字簡要描述的就不要用圖表,而且圖表之間也不應有所重複,例如,圖中已有的信息就不要又用表再顯示一次。
圖表和標註不要嵌在正文中間,出版單位會把你的正文和圖表合併成一個目標雜誌特有格式的「校樣」。他們通常要求作者提供單獨的圖表文件(偶爾可以放在稿件末尾)和單獨的正文文件(其中包含圖表標註的列表,通常在」參考文獻」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