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有一個院子(世界再大不過一座院子)
2023-07-26 11:25:46
梁思成說:對於中國人來說,有了一個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著落。
中國人對於庭院,自古便有一種深厚的感情。
古人不論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總少不了一方庭院。
宮禁之地,自有奇石庭立,葩華相佐;山居人家,也得苔痕上階,草色入簾。
一方院子,承載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不同於外界喧囂的世界。
鬱達夫《北平的四季》中寫道:
不問是白天或是晚上,你只教有一張藤榻,搬到院子裡的葡萄架下或藤花蔭處去躺著,吃吃冰茶雪藕,聽聽盲人的鼓詞與樹上的蟬鳴,也可以一點兒也感不到炎熱與燻蒸。
生活於現在繁忙的都市之中,謐境難尋,車水馬龍,一座院子,就是一個可以休憩,生活的地方。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居處之地,不求高廣,但以舒心為要;燕閒之所,無須巧飾,只以悅目為上。
在這方天地之中,閒時喝一杯茶,植一株草,聽一場雨,都是對生活最好的慰藉。
《南史.陶弘景傳》:
永元初,築三層樓,弘景處其上,弟子居其中,賓客至其下,與物遂絕……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毎聞其響,欣然為樂。
陶弘景棄冠冕如棄弊履,築樓山中,不問世事,庭院中種滿松樹,以聽松風為樂。
在天人合一,風輕雲淡的中式庭院種,枝頭的花果,牆角的竹影,案上的盆栽...
小小的院子,雖不能如陶弘景一般,完全避開車馬喧囂,但是在這一方天地裡,可聞雞鳴狗吠,可修籬種菊。
《醉古堂劍掃》中寫道:
三徑竹間,日華澹澹,固野客之良辰;
一編窗下,風雨瀟瀟,亦幽人之好景。
平日裡只要推開門,像是完全進入另一個空間。
青翠的綠植,隔絕了牆外的滾滾紅塵,不管日華澹澹,還是風雨瀟瀟,心就安在了這裡。
宋朝詩人陳造《村居》詩云:
卷書揩目小披襟,睡起初便茗椀深。
一縷碧檀無與語,坐窗閒看竹移陰。
在這一隅寧靜裡,可品、可觀、可臥、可躺,私可小憩,大可會賓。
左手執杯,右手託本,書海裡徜徉,檀香中品飲。
竹影石階過,人生幾十年,能給自己築一座小小的院落,便是偷得浮生一處閒。
袁枚《所好軒記》: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遊,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畫,又好書。
風雅的種子,只有成長在生活的土壤裡,才會讓人收穫心性的踏實。
有屋一間,無論大小,一桌一椅一卷書,一燈一人一盞茶,便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
正所謂:小院一座,幾度春風幾度雨,陋室三間,半藏柴米半藏書。
洶湧於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豈易得此。
元代詞人衛立中《殿前歡》:
懶雲窩,懶雲窩裡客來多,客來時伴我閒些個酒灶茶鍋,且停杯聽我歌。醒時節披衣坐,醉後也和衣臥,興來時玉簫綠綺,問甚麼天籟雲和?
世界再大,不過一座院子,閒時煮茶,獨處燕然;興來宴客,知己二三。
一座院子,身心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