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在這裡繼續我們的探秘之旅(解碼十年為了)
2023-07-16 06:03:59 3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始終關心農村供水問題,提出「要讓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數以萬計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中華大地上全面鋪開。翻山越嶺的管網,見證著要讓所有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的決心和意志。
這是用衛星觀測到的甘肅臨夏東鄉族自治縣。十年間,這裡建起了8座水廠、603座調蓄調壓水池。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我們試圖還原這項歷史性的供水工程。選擇其中任意一條輸水管道,在它延伸向前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溼陷性黃土、溝道、陡山,這樣一個個複雜多變的地形。管道最終覆蓋了整個東鄉縣,當我們統計出它們的總長,數字達到了7200多公裡。如今,乾淨水流進了30多萬東鄉群眾的家裡。村民們不再需要靠毛驢馱水、靠水窖存水,整個山村也因有了水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布楞溝村村民 馬阿力木:這個就是我們原來的水窖,下雨就存起來,我們要省著喝。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我們隨時隨地有乾淨的自來水喝。還有我們學校,包括我們山上的這些果樹,這些都是有了水才發展起來的。
為了解決所有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問題,十年間,中國人的足跡遍布此前從未觸達過的偏遠地區和大山深處,找水源、修渠道。
在寧夏固原山區,從位於涇源縣的水庫出發,先後6座泵站將水揚起了600多米,相當於近200層樓高。讓230公裡外一個700多人的小村莊,家家戶戶隨時都有自來水喝。
像這樣的農村集中供水工程,今天的中國有50多萬處。當我們在地圖上逐一標記出它們的位置,眼前呈現出了這樣一片藍色的海洋。而將它和中國人口分布圖對比,會發現兩張圖的分布基本一致。十年間,農村自來水的普及率提高了19個百分點,僅「十三五」期間,就有975萬人告別了飲水型氟超標、120萬人不用再喝苦鹹水。
河北省景縣苦水營村村民 劉志良:我們村就叫「苦水營」村,原來喝的是含氟高的井水,牙是黃的,一說話,一笑,就知道你就是「苦水營」的。現在好了,我們喝的是南水北調的「南水」,小孩們牙都白了,原來叫「苦水營」,現在變成「甜水營」了。
水能解渴,更能致富。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我們找到了過去十年中「因水致貧」的家庭。當我們查詢這些貧困戶的脫貧措施和鞏固提升措施,可以看到「解決安全飲水」和「特色種植、養殖產業」總會同時出現。
在內蒙古的杭錦旗,不需要再為缺水苦惱,村民們還有水來養起牛羊;在湖南湘西保靖縣,有了水,當地的桃子和黃花菜都成了產業特色。在貴州大山深處的格頭村,因為有了水,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吃上了「旅遊飯」。
十年間,曾經貧瘠乾涸的土地上一座座水廠、水庫拔地而起,供水管道縱橫交錯,讓農村用水方式發生歷史性轉變,我國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如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4%,在向億萬農民送去清潔、衛生的飲用水的同時,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總臺記者 肖振生 張勤 嶽群 梁麗娟 李斌 朱江 王世玉 趙曙光 陳博 劉佳昕 張志 孫興廷 苟裕光 王鍾 劉海超 劉龍 劉湛 王鵬 柴世文 萬靈 王磊 白浩 河北臺 甘肅臺 臨夏臺 湖南臺 貴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