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門的首府城市(一座首府城市不在本地)
2023-07-16 08:17:38 1
一個地區的「首府」城市不在本地區,而是飛到了外省,本地區的居民要去「首府」還要跨省,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在我國的確就有這麼一座奇特的「首府」城市。
我國行政區劃複雜多樣,留下了許多有趣的人文地理現象。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地區的行政中心大多位於區域中心的位置,這樣有利於轄區內的統籌管理,本地各個鄉鎮居民去市區辦事也很方便。
但凡事有例外,我國有座「首府」城市就不按常理出牌,不但不在自己管轄區域的中心位置,也不「甘心」在自己管轄區域的邊緣,居然「飛」到了外省去了,甚至與自己管轄的區域不相連,把自己管轄的大片土地「扔」在了百裡之外,自己成了一塊「飛地」。這個「任性」的城市就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行政公署駐地加格達奇。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飛地」,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的是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相連,游離於本區之外的土地,如果某一地區有一塊飛地,那麼它無法從自己的管轄區域到達這塊土地,必須要「飛」過其他行政主體的地盤,才能到達自己的飛地。
飛地又有國際飛地和國內飛地的區分,當今最著名的飛地當屬美國的阿拉斯加了,被加拿大隔開,從美國本土去阿拉斯加必須要經過加拿大領土才能到達。
而國內飛地指的是省際、縣際之間的飛地,這樣的情況就很多了,小到一個村子大到一個城市,都有可能是飛地。我國最著名的飛地當屬廊坊市的北三縣了,夾在了北京和天津之間,與河北省本土不相連,從北三縣到本省的任何地方都要經過北京或者天津。
雖然北三縣游離於廊坊主體之外,但廊坊市區還是在河北省本土內的,而加格達奇作為「首府」城市自己倒成了一塊飛地。我們仔細看地圖,大興安嶺地區在黑龍江西北部,包括漠河、塔河和呼瑪三縣,而加格達奇卻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周圍被內蒙古的土地所環繞,雖然松嶺也是大興安嶺地區管轄,但土地卻是內蒙古的。就是說,大興安嶺地區的居民想去加格達奇必須要跨省經過內蒙古的土地才能到自己的「首府」,彆扭不彆扭?尷尬不尷尬?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大興安嶺林海茫茫,是我國珍貴的森林寶庫,被譽為「雞冠上的翡翠」。在1964年時,國家為了開發大興安嶺的森林資源,組建了大興安嶺特區,指揮部設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加格達奇,加格達奇鎮與鄂倫春自治旗的行政隸屬關係從此脫鉤,交給新成立的林業會戰指揮部領導。當時大興安嶺特區地跨內蒙古和黑龍江兩省區,到了1969年,國家將整個呼倫貝爾盟都劃給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特區改名為了大興安嶺地區,地區行署駐地加格達奇鎮改為了加格達奇區,成為大興安嶺地區的行政中心。
到了1979年時,國家又把呼倫貝爾盟還給了內蒙古自治區,但加格達奇和松嶺兩區由於林業生產需要,仍歸黑龍江省管理,但原屬地權不變。也就是說黑龍江的加格達奇和松嶺借用了內蒙古的地盤,黑龍江省有行政管理權,而土地產權歸內蒙古,黑龍江省每年要向內蒙古交土地使用費。
近些年來,呼倫貝爾市多次要求收回松、加兩地,理由是大興安嶺林業開發的實質意義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已不存在,而松、加地盤本來就屬於內蒙古,理應回歸。但黑龍江卻不同意了,加格達奇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黑龍江省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城市已形成一定規模,已經是準地級市級別了,如今已成為了大興安嶺地區最繁華的中心城市,人口達15萬,怎麼能白白拱手讓人,另外,當初大批黑龍江籍林業工人及其後代為開發大興安嶺留在這裡,不論生活習慣還是心理認同,都認同自己是黑龍江人,再就是如果把加格達奇歸到內蒙古,那大興安嶺地區就沒有了中心,以後該如何發展?
松、加兩地作為歷史遺留問題,同時又涉及林區問題,短期內還無法解決,內蒙古和黑龍江省雙方都不願放棄,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只能暫時維持著現狀,至於松、加地區未來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大家認為這一地區到底該怎樣劃分才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