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色彩濃鬱的苗族醫藥文化
2023-07-16 00:15:28 3
苗族是我們中國一個比較大、比較古老的一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第四位,主要聚居於貴州、湖南等地。大家對於苗族醫藥應該並不陌生,但是大家對於苗族醫藥的一些文化是否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苗族的先民在長期實踐中創立了自己的醫藥,在苗族的村寨及苗族的古歌中,常流傳這樣的歌謠:「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一個藥王,身在四方,三千苗藥,八百單方」。貴州黔東南地區的苗族將藥物分為冷藥和熱藥兩大類,認為甜、麻、香、辣屬熱藥,用於治冷病,歸冷經;酸、苦、澀屬冷藥,用於治熱病,歸熱經。湘西苗族醫師認為藥有止、補、通、散功能,並總結出「以熱治冷」、「以冷治熱」、「以通治閉」等用藥規律。苗族醫藥的特點,以單方較多,複方較少,多為一方一病。
苗醫總結出不少口訣,如「爬不得坡,離不開矮陀陀」上不得坎,離不開倒觸傘「打得一身垮,離不開四塊瓦」打得一身粉碎,離不開四葉對「要得一身松,離不開木通」周身發麻,離不開亂頭髮等。苗族醫藥另一特點是其藥物具有奇特功效和神速的療效。如湘西苗醫的傷科醫術特別著名,有「刀傷槍傷,痛不可支,一經敷藥,血痛立止,腫脹漸消,不數日而愈」。嚴重槍傷經敷藥後不但可生肌,而且可使子彈退出。北洋總理熊希齡曾對此稱讚說:「子彈無足自退出,全憑苗醫華佗功。」因苗醫療效顯著,賀龍元帥在湘鄂川黔邊區進行土地革命鬥爭時,也多次指示部隊「要動員苗族醫藥師隨軍前進」。
在苗醫的發展史上,有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著「巫醫合一」的特點。此時的巫醫治療疾病並非個別現象,而是一個歷史現象。巫師是苗族早期社會的一種分工,他們又是苗族最早的知識分子。由於醫藥經驗的積累,有一部分巫師掌握了一些醫療技術,施行巫術的同時還用草藥和其他方法治病。後來,隨著巫醫社會地位的下降,部分巫醫分化成了職業苗醫。由於對許多疾病的發生無法解釋,對危重病的發展無法理解,只好求助於鬼神而與巫「合作」,即彼此利用又互相對峙,形成「巫醫一家、神藥兩解」的局面。據黔東南10個縣的調查統計,巫與醫並用的現象到現在某些局部地方仍然存在
苗族醫藥歷史悠久、特色鮮明,他們以自己的創造精神和民族文化形式創造了自己的傳統醫藥,成為我國各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由於苗藥的藥效顯著,故近年來貴州在開發苗藥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對苗族醫藥的深入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苗族醫藥將會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您可能也喜歡:
民族文化:漢族的由來
民族文化:東鄉族的起源
朝鮮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壯族民間藝術舞蹈文化之板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