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董卿朗讀《紅樓夢》觀後感
2023-07-28 05:59:44 3
董卿本就清純脫俗的氣質,更添了幾分穩重、大氣與睿智,處變不驚,反應敏捷,才會有被媒體廣泛報導的「金色三分鐘」救場神話。下面是朗讀者董卿《紅樓夢》觀後感,快來圍觀吧。
朗讀者董卿朗讀《紅樓夢》觀後感【篇一】
我們常說人生百味,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所聽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會積累成一種特殊的味道。
都說是讀不盡的紅樓夢,往淺了讀,這是一個院子裡的兒女情長;往大了讀,這是一個朝代的盛衰興亡,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讀起《紅樓夢》,每每掩卷,心裡總會想:「真有味道!」
董卿首次化身朗讀者,讀《紅樓夢》送給所有熱愛紅樓夢的人,以及讓她第一個翻開這本書的人——她的媽媽。讓我們一起聽「卿」朗讀!
朗讀者董卿朗讀《紅樓夢》觀後感【篇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讓孩子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裡」。北大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不讀書就像沒有吃飽飯一樣,精神上是飢餓的。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董卿
在父母的影響下,董卿從小就培養了閱讀習慣,工作後的她更加熱愛讀書,不僅接二連三去大學深造,而且堅持每天閱讀一個小時,雷打不動。
董卿酷愛讀書是出了名的,被人發現了多次,有路人坐飛機遇到她說她全程在讀書,20xx年她去南加大做訪問學者,又有留學生說經常在圖書館看到董卿。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董卿在談到自己的閱讀體驗時,說自己一直保持著每天睡前讀一個小時書的習慣,能夠堅持下來的原因,就在於「臥室裡沒有電視機沒有手機,沒有任何電子產品,安靜靜地看會兒就可以睡覺了。」
朗讀者董卿朗讀《紅樓夢》觀後感【篇三】
從一開始,《朗讀者》和《見字如面》就定位為綜藝節目。在這兩檔節目裡,當然存在以閱讀為賣點的形式,但是也只是眾多形式中的一種。比如唱歌跳舞做遊戲,閱讀除了略顯高雅之外,對於節目內涵並沒有什麼改變。
《紅樓夢》有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古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想法,實際上是在媒體資訊並不發達的前提下存在的,而在如今媒體資源如此發達的情況,讀書中的很大一部分很早之前就被電影、電視乃至後來的微博、微信所取代。再追求「萬卷書」,恐怕反而成了不解世情的書呆子。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人類知識外化的傾向並不僅限於中國人,如何能夠尋找到資訊源頭,如何能夠快速地搜索有用信息,如何能夠利用搜索到的海量信息並加以組織,這遠比古人的窮經皓首更有現實意義。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