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喚愛觀後感400字

2023-07-28 04:53:22 1

  《喚愛》憑藉其自身獨闢蹊徑的題材、過硬的影片質量及蘊含的深沉感動許多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喚愛觀後感4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喚愛觀後感400字【篇一】

  《喚愛》於3月23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給觀眾帶去與好萊塢爆米花電影不一樣的極具正能量的中國家庭勵志故事。

  《喚愛》取材自真人真事,講述了5歲孩子在母親去世後,獨自承擔起照顧癱瘓父親重擔的感人故事。遭遇了母親去世、父親癱瘓、生活極度困頓的孩子,連大人面對如此苦難都想要逃之夭夭,而這個本該還在父母懷抱裡撒嬌受寵的年僅5歲的孩子將如何面對今後的生活?

  電影所展示的「每天都有不幸的事在你身邊發生」正是影片想要警醒世人的主題,這個世界大部分人生活得順風順水,但還有一部分人卻似乎承擔了我們能想到的全部苦難。

  生活順風順水的人們,請想想那些在逆境奮鬥的人;無憂無愁的人們,請想想那些拮据艱窘的人。我們每個人都不應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而應該抬頭去看看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人,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喚愛觀後感400字【篇二】

  《喚愛》取材真人真事講述5歲兒童苦難故事

  據悉,這部聚焦特殊家庭苦難兒童的勵志影片《喚愛》取材於真實題材。在山東某鎮民房裡住著一戶生活窘迫的人家,母親因病去世後,父親又在一次礦難中遭遇終身癱瘓,於是家庭的重擔全部都落到了5歲孩子孫家寶的身上。我們很難想像,一個5歲孩子是如何在自己還懵懂的年紀,便承擔起連大人都難以負擔、想要逃離的生活苦難。

  影片用了一種溫婉的表達方式傳遞大孝之道與人間冷暖,苦難與希望交織在一起,將原本悲情的故事,塗上了一層暖色調。小主人公孫家寶一次次在希望、失望、絕望之間循環往復,但無法割捨的親情之本讓他一次次堅定上路,為這個苦難的家庭帶來了永不熄滅的希望。影片以溫情的形式表達悲情,讓觀眾在感動之餘,還能看到希望之花重新綻放,這也是對處於低谷的人們的鼓勵,即便再艱辛,也絕不能放棄希望。

  《喚愛》用電影警醒現實傳遞超級正能量

  近年來,現實題材電影佳作頻出,《喚愛》電影創作者同樣關注現實題材,並獨闢蹊徑,殘疾人群體、貧困家庭、苦難兒童,都是社會上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小童星張博翔切切實實地詮釋了一個5歲孩子的「苦難史」,讓看過的人無不為之動容。影片取材於現實,但又能警醒現實和改變現實,相信《喚愛》不僅僅是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對成年人的警醒。通常認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固定負荷的,尤其是孩子,5歲孫家寶的遭遇本屬人生重創,但他對親情的執念,如迎風飄搖的旗幟,是一種精神支撐,從而在他小小年紀激發了無限的潛能。

  《喚愛》憑藉其自身獨闢蹊徑的題材、過硬的影片質量及蘊含的深沉感動曾先後曾入圍20xx美國金門國際電影節、美國民族國際電影節、20xx美國長島國際電影節及20xx北京青年影展。此次定檔3月23日,與好萊塢特效大片《美女與野獸》、《金剛:骷髏島》展開正面較量,希望讓觀眾看到一部不一樣的中國家庭勵志影片。相信電影中小主人公孫家寶的經歷能夠讓生活平順的孩子和成人看到生活的另一面,通過大銀幕體味到生活的無限苦難,從而引起思想上的震蕩,重新挖掘生命潛能與人生意義,同時也更多地關注特殊群體、苦難家庭,傳遞出人間大愛。

  喚愛觀後感400字【篇三】

  在我們的電影世界裡,「真人真事」未免太暗淡了。的確如此,人們大多心甘情願地把票房貢獻給爆米花電影,只為圖一樂呵,而放棄感受現實的沉重苦難。《喚愛》是象山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成立之後出品的第一部影片。令人詫異的是,公司成立後投資的第一部影片沒有一味迎合大眾口味,開發商業電影,偏偏逆流而上,聚焦於民生與現實,把社會中一些真實的勵志事件展現給觀眾。

  對執著於「真人真事」類型電影的背後動機,恩澤瑞瑪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李軍如是說,「自從事影視工作多年來,在攝製組採景中,多次遇到一些類似《喚愛》中的兒童,讓自己心裡觸動非常大,一直有個夙願,就是一定要做一部帶有情懷、有正能量的影片」,於是有了《喚愛》。他認為,只有充滿博愛心、仁慈心、善良心、同情心,我們每個人、每個家、我們的國才能達到美好境界。也許現在的年輕人不屑於或羞于于談「愛」與「情懷」,但支撐每個人能滿足地生存於這個世界的最根本原因,正是你依附於他人的「愛」與「情懷」之上。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精神有了歸屬,生命才有意義。在家國情懷上誕生的《喚愛》正是想拋開娛樂和商業的桎梏,立足於現實,通過現實題材警醒世人,使觀眾達到精神上的震蕩與升華,自發地去追尋苦難的意義與生命的潛能,也許這才是電影的真正魅力所在,也是電影人全部工作的意義所在。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