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與孩子一起學有所成)
2023-07-28 21:58:19 2
育鄰夢
人都會犯錯,但是敢於承認錯誤並為之負責任的人卻少之又少。成年人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孩子呢?受傳統觀念認為孩子的錯誤用不著糾正,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殊不知,這種態度會導致孩子自以為是、不知錯也不改過。
法律對孩子某些行為免責,一些父母也認為孩子小,沒有能力承擔責任。孩子犯了錯,父母代孩子承擔即可。父母出於愛子之心自然沒錯,然而這樣代孩子道歉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有誤導作用的。
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既然孩子做了錯事(承擔責任範圍內),就應該讓他自己道歉、賠償損失。這樣不僅能更好得取得對方原諒,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從小就懂得為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這對增強孩子的自律精神、謹慎言行,以及將來獨立和全面地承擔人生責任和義務,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是非常有益處。
身教的力量
父母應當示範性引導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比如,打碎了鄰居家的花瓶,由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賠償。如果零花錢不夠,父母可以先借錢給他,後續通過做家務勞動予以償付。比如,幫媽媽洗菜、幫爺爺奶奶揉揉背等等。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承擔代償的勞動,使之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
父母應該示範性的引導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說「對不起」,讓他學會為自己做的錯事負責,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這樣,孩子長大後,才會勇於承擔家庭及社會責任,成為一個獨立、堅強而有責任感的人。
勇敢認錯、誠實道歉很重要,但道歉之前讓孩子思考清楚為什麼要道歉、什麼地方做得不對,這比道歉、改過都重要。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只逼迫孩子說「對不起」,不與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這樣做的結果只能讓孩子誤以為任何過失只要說句「對不起」就能夠解決問題。事實上,知道錯在什麼地方,知錯、認錯、懂得反省,才是校正錯誤的完整姿勢。
孩子行為有過失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讓他知道那個環節做錯了,要對什麼結果承擔責任,應該向誰道歉,求得誰的諒解,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彌足珍貴。
父母示範性的引導孩子勇於承認錯誤,首先就要從父母自我日常行為開始。但當出現與孩子預定的獎勵未兌現時,就應該先道歉,然後補上約定好的獎勵。父母在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時,同樣應給予鼓勵。誠如「失敗是成功之母」,幫助孩子找到犯錯誤的原因,然後和孩子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很多失敗的經驗、教訓更能夠推動孩子的成長。
孩子是待綻放的花朵,父母用積極陽光的方法引導,其將開出更絢麗的希望之花。
育鄰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