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觀後感
2023-07-28 08:53:28 2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對家人的影響至關重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觀後感【篇一】
近日,眉山市東坡區悅興鎮紀委積極組織黨員幹部職工收看四川衛視頻道播出的《「好風傳家」——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特別節目》。
節目以一個個充滿真情實感的短視頻進行,獲得評選的的家庭代表上場接受頒獎,這些家風均圍繞古代先賢、當代英模、普通百姓、抗震救災精神、勤勞致富等方面,他們充分展現了全省各地歷史人文特色和現實的生活寫照,全方位展示了川人的家國情懷,是我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實踐。
國是千萬家、家是最小國,好的家風家規家訓承載了祖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是最直接、最生動的作風教育。悅興鎮紀委要求廣大幹部職工要關注、學習、踐行好家風。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觀後感【篇二】
「耕讀傳家」的成都市金堂縣賀氏家庭、「禮孝守法」的內江市威遠縣崔氏家庭、「以書傳家」的西南財經大學趙國良家庭、「吃苦在前」的綿陽市九洲集團周永秀家庭、「孝親敬老」的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張氏家族、「精益求精」的四川省人民醫院曲超家庭、「先憂後樂」的德陽市羅江縣範氏家族、「心許三線」的攀枝花市楊文仲家庭、「忠誠愛國」的甘孜州丹巴縣畢氏家庭、「薄己厚人」的自貢市貢井區胡氏家族……
當晚,十佳「天府好家規」家庭(家族)代表從四川各地趕到現場,帶來其家庭(家族)傳承家規、發揚家風的故事,感人至深,收穫掌聲無數。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觀後感【篇三】
燈光亮起,80歲的賀宗才第一個走上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成果匯報晚會的舞臺,懷裡緊緊抱著兩本泛黃的線裝書。
三百年帶經而鋤,十四代耕讀種德,父昭其子,兄勉其弟,血脈延續,鋤頭與經書,澆灌出子孫的詩書天地,言傳與身教,滋養著賀氏的文明家風。聚光燈下,賀氏家族的「鋤經」故事再次被人們翻閱。
「這本《賀氏族譜》有157年的歷史。」從懷裡展開泛黃的書頁,賀宗才的話語飽含深情:「家規家訓源出東晉,歷朝歷代因有所增刪,但精華不變。」以保存和修繕族譜為己任,賀宗才把印刷於清同治三年春月版——賀氏最早的成文家規《賀氏族譜》視如珍寶,這是第一次帶出遠門。
族譜中寫道:「家有規,禮也。故法不立則禮不行,禮不行家是以無規,家無規何以保家?更何以齊家?」「鋤經」是賀氏家規精髓,以其為核心的思想深植賀家,並且獲評十佳「天府好家規」。賀宗才說:「這個獎勵,不是對某個人的表揚,而是對我們整個家族的肯定,史無前例。」
「鋤是鋤頭,經是經書,出自西漢倪寬『帶經而鋤』,取『耕讀』之意。」賀宗才的侄孫賀傑同時出現在舞臺上,進一步闡釋賀氏家規。
鋤與經並舉,賀氏歷代致力於興辦教學。在落業地成都金堂五鳳,賀氏家族先後興辦了鳳儀書院、安鳳義塾和五鳳鄉高小國民學校,不僅對族內子弟諄諄教誨,也改善了五鳳鄉中子弟讀書的條件。
第十代族人賀麟是家族代表人物之一,清華大學畢業後,生長於民族危亡之際的賀麟,一直探索從思想上、學術上來拯救中國。遠渡重洋到美國奧柏林大學、哈佛大學、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匯通中西,發展中國文化。1985年,83歲的賀麟一次性捐贈淮口中學2萬元、五鳳小學5000元、五鳳黃獅村小學2000元,這才有了「賀麟獎學金」,而當時他全部存款僅三萬元。
以此為基礎,賀氏家族後來成立「賀麟基金會」,延續賀家助學傳統。至今,這個教育基金每年都會拿出約20萬元資金表彰當地優秀學生。作為教育基金會的一員,賀傑把這種表彰看做是對賀氏家規最好的傳承。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