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哪裡有五公祠(海口五公祠)
2023-07-28 11:02:14 2
五公祠位於中國海南海口市與瓊山府城交界處,離市中心約5公裡,它是為紀唐、宋時期貶謫到海南島的五位著名歷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的。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1619年),後經多次修整,面貌已煥然一新,成為了我國聞名遐邇的歷史祠堂旅遊景點之一,自古以來被譽為「瓊臺勝景」。
景點信息
地址:海口市瓊山區海府路景點相關資料
五公祠是海南的一個聞名遐爾的旅遊景點。到海南旅遊的人,總不免一覽五公祠,瞻仰五公偉岸之古風,以盼身燻忠剛之氣。尤其是軍政人士、文人墨客更有此意。
自海口市中心,沿兩旁椰林成蔭的海府大道,朝東南方向直去約五公裡,在海口和府城交界處,紅牆和藤花環繞的一片高大的翠綠古木擁抱中的一幢上等木料精心構成的紅樓一「海南第一樓」,便是五公祠。它是海南人民為紀念憂國憂民、身懷正氣而被封建王朝貶謫到海南島的唐朝名臣 衛國李德裕、宋朝名臣忠定公李綱、忠簡公趙鼎、莊簡公李光、忠簡公胡 銓而建的,「五公祠」也因此而得名。
五公祠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一1619年),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行重修,後又經1954、1974、1984年的多次修整,使其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海南的旅遊勝地。五公祠是一組由五公祠主樓和蘇公祠、伏波祠、洞酌亭、瓊園等樓、閣、亭、榭形成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建設面積560平方米。
海南第一樓 祠內的「海南第一樓」,高9米,分上、下兩層,四角攢尖式的屋頂,蓋著紅椽綠瓦,與周圍的爛漫紅花相輝映,環境顯得格外幽雅迷人。樓上三面迴廊,可供遊人登樓,欣賞樓四周如畫的風光。樓內陳列歷史人物,可豐富人們的歷史知識,陶冶人們的性情。五公的民族氣節、崇高風範以及身處逆境而不墜青雲之志的氣概,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民所崇仰。樓上,「海南第一樓」橫匾,字大一尺三寸,赫然醒目。樓下,大廳的環柱上有兩副膾炙人口的對聯: 「唐嗟末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諸海外;道契前賢, 教興後學,乾坤有正氣在此樓中。」、「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憂,後其所樂,但願群才奮起,莫負斯樓。」前一聯是清末海南才子文昌人氏潘存撰,後一聯是建祠人瓊崖道臺朱採撰。
學圃堂和五公精舍 「海南第一樓」的右邊是學圃堂和五公精舍。學圃堂是浙江名士郭晚香講學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學子研究經史詩章之地。庭院內花木繁茂,四季凝陰,景色絢麗,別致幽靜。郭晚香來海南時帶有8000多卷古版書籍,置五公祠樓下,供五精舍諸生研究。郭晚香不久病故,五公精舍便改為五公祠圖書館,內藏郭晚香留下的書籍。這些古籍後來被軍閥、官僚和政客搶奪偷竊一空。解放後,學圃堂和五公精舍經過修復,改為海南文物陳列館。
蘇公祠 五公祠主樓的東側是蘇公祠,建於明朝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它是為紀念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而建。據史書記載,蘇東坡在1097年(宋紹聖四年六月),被貶來海南昌化軍(今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鎮),經過瓊山時,曾在這裡的金粟庵(早巳廢)客住20多天,因泉水冒出時,水面有水泡浮起,狀如粟米,因而得名。浮粟泉的泉水清冽,水源充足。蘇東坡曾以其水甘告人,由是汲者常滿中瓊州大守為紀念此事,於雙泉上建起一亭,與近處的臨清、濯纓二亭相連。
公元1100年6月(元符三年),蘇公坡遇赦北歸,途經此地,應瓊州太守之邀,在亭上賦詩,將此亭命名為「洞酌亭」。蘇東坡離開海南後,海南人民把他兩次寓居的客房,命名為「東坡讀書處」。後來,蘇東坡逝世的消息傳到海南,人們又把「東坡讀書處」改為蘇公祠和東坡書院。走出洞酌亭,往西是載有漢代史跡的兩伏波祠,往南是刻有古代名家筆跡的書法碑林、寓意深刻的洗心軒、奇妙饒趣的浮粟泉等景觀。
五公祠陳列館 從浮粟泉邊的小門出來,順大道南行幾十米,往東從思賢坊下穿過,往前走過仰忠橋,便是高大壯觀的仿古建築——五公祠陳列館,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館裡陳列有「五公」及海南古今名人的事跡、反映海南歷史的文物、海南古今藝術作品等,觀賞內容十分豐富。
五公祠內有湖,湖中有島,古色古香的樓、閣、亭、榭與微蔭,繁花似錦,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八方遊客四季不絕,自古以來被譽為』瓊臺勝景」。
五公簡介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字文饒,今河北省趙縣人。他是一位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從唐文宗至武宗年代,兩次出任宰相。大中四年(850)年,在崖州去世,子弟流落崖州。據說現在樂東縣多港李氏村有三百餘家,是李德裕的後裔。
李綱(1085--1140)年,字伯紀,今福建省人,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有魄力、有才華的宰相。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史稱北宋)被貶。1127年宋高宗在杭州再建政權(史稱南宋),李綱再次為相,但僅做了75天宰相就被誣貶澶州。三年後(1129年11月25日)移萬安軍(海南島萬寧、陵水一帶)安置,在海口登陸。同年12月16日遇赦北歸。
趙鼎(1085-1147),字元鎮,山西聞喜人。宋高宗時兩度為相,力主抗金,恢復中原。紹興8年(1138年),被秦檜貶至泉州,後又貶潮州和吉陽軍(今三亞市)。紹興17年,為抗議秦檜賣國行徑進行絕食鬥爭至死。
李光(?一1155年),字泰發,浙江上虞人。宋高宗紹興初年升為參知政事,曾當著秦檜之面向高宗揭發秦檜的賣國行徑而多次被誣告,先後被貶到建寧軍節使、藤州安置,後又貶至瓊州以及昌化軍(儋縣)。在被貶海南的名臣中,李光歷時最長,達20年之久。
胡銓(1101-1180年),字邦衡,江西廬陵人。宋高宗時任樞密院編修官,是著名歷史學家,南宋主戰派的中堅。被秦檜貶為福州通判,紹興十二年(1142年)被革職流放到廣東新興縣,六年後再貶到吉陽軍(今三亞市)。 景點圖片
五公祠——思賢坊
五公祠——蘇公祠
公元1100年6月,蘇東坡遇赦北歸,途經此地,應瓊州太守之邀,在亭上賦詩,將此亭命名為「洞酌亭」。
五公祠——浮粟泉
五公祠門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