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500字

2023-07-28 07:44:43

  電影版《杜拉拉升職記》是根據小說改編的。yuwenm小編整理了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500字【篇一】

  和以前一樣,徐靜蕾把故事講述得很讓人流連忘返。片中一系列的故事情節線索套路也會牽引著你走過這一個多小時的體驗。影片一開始的節奏很緊張,讓我不禁想會不會像徐克拍的《女人不壞》一樣想來個大轉型呢?等到後來等我跟隨著導演心中的杜拉拉在經歷那些事兒,慢慢地放緩了腳步。故事講得有條不紊,在前後的節奏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能這就是老徐想要的效果吧,雖然它在某些方面讓我覺得不舒服(我是指在節奏統一上做的不好)。但電影就是這樣,做好了有做好的效果,做不好有做不好的效果,沒準哪個你自己不滿意的或滿意的就成了觀眾滿意的或不滿意的呢?

  後來我想,徐靜蕾真是個聰明的導演,是的,她是聰明的。在許久沒有電影作品(我是指她擔任導演)的她雜誌辦的依舊紅紅火火,博客上的依舊喜氣洋洋,除了這些,該做點什麼呢?徐靜蕾自己都說過自己是個閒不住的人,所以在2009年她大張旗鼓地買下杜拉拉的電影版權,又大張旗鼓地拍攝,包括這中間請的兩岸三地明星擔綱、商業精英加盟編劇、國際知名大師協助……所有這一切似乎預示著這將是一部不可抵擋的電影。說實話,這次我去看電影的第一個目的是我很久沒看電影了,第二個就是我對老徐的期待還是很大的,我想像:她總能給我點什麼吧,就像我很期待韓寒能給我點什麼一樣。

  有點跑題,話說回來,杜拉拉升職記是一部不錯的電影,當人們不再去注意影片所要表達內容時目光往往放在了演員本身的演技上,甚至只是明星的臉的光芒上。電影對原著還是很尊重的,不能說改動很大,只是老徐特意將愛情的成分有意誇大,但我覺得這並無妨礙,因為片子本身並沒有講述杜拉拉是如何升職的,而是如何談戀愛的。讀過原著的人可能會抱怨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沒有如何如何詳細地說明杜拉拉是如何升職的,但我想說的是既然你看過了《杜拉拉升職記》的原著,那麼何必還要來看電影呢?我們來看電影無非就是要自己放鬆一下,少了個周末的電影,總覺得生活少了點什麼。我想我們對電影也沒必要提太搞的要求,如果你真的在什麼電影裡探討了生活倫理,發現了人類智慧,總結了宇宙奧妙,回答了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我們走向哪裡等問題的話,我建議還是不要看電影了。看來徐靜蕾想告訴我們的也是這個:生活本身並沒有意義,只有你自己去創造意義,你才會活的歡樂。

  老徐說的對,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部快樂,她也說過,不像以前導的戲那麼複雜沉重。多多少少會有自己快樂想給自己減壓的想法在裡頭。不妨想想看,有錢的他們拍了,沒錢的我們看了,這就是一種和諧。電影整個架構起來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精神領域的幻想或窺欲被放大到熒幕而同時讓更多的人一起經歷,你哭你笑你打鬧,再一看,原來這麼多人會陪著你哭陪著你笑陪著你打鬧,所以電影是什麼,電影通過拍攝者(更多的是決策者)拍攝去實現未拍攝者(被決策者)的幻想。

  最後,請大家不要期待本片能為你指引多少關於職場的生存法則,其實這些所謂的法則也沒必要由誰來教,說白了就是:勇於進取,善於學習。我想徐靜蕾之所以沒把這些說的太細,也是之前說過的我們沒必要要求一部電影能說多少東西,以下摘抄下老徐的話:「我想,一個電影不可能承載太多的東西,導演也用不著把哪一個電影當成自己的終極之作,以後的路還長著呢。想說的話太多反而容易造成混亂,什麼都想說,實際上什麼都沒說清楚。這是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的,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不希望一個電影能夠包羅萬象講盡人間冷暖,決不往高了生拔。」徐靜蕾著實是個聰明人。最後的最後,我想到有人拿章子怡擔任製片的《非常完美》和它作比較,我想真要這麼比的話,我還真推薦《杜拉拉升職記》。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500字【篇二】

  看完電影,一堆雜音。

  這片子很難不被和《穿普拉達的惡魔》比,同樣是菜鳥女如何在職場中掙扎求生,同樣是講的是看起來光彩耀眼的職場生活。相比之下,杜拉拉的電影節奏太匆忙,不是快,是匆忙,感覺徐靜蕾想表現太多的細節和場景,限於時間和體裁,只好把很多細節場景堆在一起。信息量很大,但是觀眾未必完全吸收,留下印象。

  《穿普拉達的惡魔》中,米蘭達的優雅緩慢登場,對比的是整個雜誌社因為她的提前到來的一片混亂,一慢,一快,一方面突出了米蘭達的「範兒」,一方面讓觀眾對米蘭達對手下的殘酷有了第一印象。

  普片中安妮有一堆好友,杜片中也以杜拉拉的弟弟這個角色來作為杜拉拉日常生活的補充,我第一個反映是,這個弟弟不會真是徐靜蕾的弟弟徐大刀吧?姐弟之間固然看起來更溫馨親密,但是一堆好友也有不同的襯託作用。

  展示北京的壯闊時,反覆都出現了悲劇的建築:大褲衩。我每次看到大褲衩出現在鏡頭的右邊都忍不住笑出來,徐靜蕾不是和ccav有仇吧。不帶這麼損ccav的。還有就是這幾次出現大褲衩,感覺是同一機位一次拍攝的,因為角度和伸縮幾乎一致。

  杜拉拉升職記小說主要是講杜拉拉如何在外企生存,升職,愛情只是個意外的產物。電影把杜拉拉和王偉的愛情作為了主線,很難說這麼做的對錯,因為我們不得而知導演徐靜蕾是打算拍職場片還是愛情片,不過愛情為主線的結果是淡化了很多小說中外企生活殘酷的一面。因為電影變成了愛情片,所以原作中玫瑰和李斯特的鬥法,王偉前女友黛西和王偉的鬥法,杜拉拉和黛西手下的鬥嘴,都消失了,杜拉拉在DB的升級變得沒得受什麼人為因素的影響。對比穿普拉達的惡魔,安迪的上級一開始就試圖把安迪打到陰山背後,永世不得翻身;以及各式各樣的勾心鬥角。差距還是蠻大的。這是個遺憾,大家都知道現實生活不是那麼光明,這畢竟是電影,不是童話。

  玫瑰和黛西合二為一,並且從上海女人變成了至少是海歸。是個不錯的改編,小說裡對上海女人有一種刻骨的仇恨和挖苦:永遠都是氣質美女;永遠都是機關算盡太聰明的小聰明;下場都不好。電影要這麼拍,估計就別在上海放了。而莫文蔚演的很出彩,莫文蔚沒正經在職場上滾打過,卻自然地演出了對手下的刁難,遷怒;對上司的不卑不亢;看到杜拉拉和王偉在一起時的冷靜。真是生活裡常見的職場白骨精。戲裡她一面提前告訴王偉其被解僱,一面不許杜拉拉走漏消息;年會上當著杜拉拉和王偉共舞一曲,又翩然而去。這一個情節不知道是誰設計出來的,太生動了,完美展現了一個心機深沉的女人。這麼陰陽兩手,既讓王偉對杜拉拉生出不滿,又讓杜拉拉被當面打臉,還拒絕了王偉的挽留,成功地在這兩個人之間埋下了不定時炸彈。牛人啊!

  本片裡,杜拉拉和王偉在板件衝突一場戲裡,徐靜蕾的氣勢不太足,給王偉的巴掌也不如原作響亮,感覺徐靜蕾是在念臺詞,而不是如小說裡破釜沉舟逼王偉攤牌,然後轉身走人。黃立行沒有原作裡王偉那種京城子弟的慵懶和瀟灑。給徐靜蕾的壓力也不就如原書描寫的足。我很好奇女性對黃立行怎麼看,我只覺得他尖嘴猴腮,沒想到身邊幾個女性,個個都說他帥,迷人,等等。看來男女眼光還真是不同。此外,海灘一場戲,王偉嘲笑杜拉拉身材不好,如果王偉臺詞念慢一點,鏡頭多給幾秒,效果會不會更好?這個笑點幾乎是一閃而過,我是覺得比較遺憾的。

  小說裡杜拉拉的幾次升職和加薪,都是艱苦作戰得來的,而在電影裡卻化成了簡單的N年後,數字XX。這個表現手法應該說是比較蒼白的。小說裡杜拉拉幹掉野心勃勃的帕米拉,和黛西等人鬥法。等精彩情景,展現了杜拉拉在殘酷現實裡的成長,而電影裡卻完全沒有,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解僱人的場景。

  對比《穿普拉達的惡魔》裡,安迪親自去通知曾經的上級,其被取消去巴黎的一幕比,更是高下立判。

  不過要說成功的地方,也不是沒有,杜拉拉一開始的淺色,菜鳥打扮,隨著劇情的進展,慢慢開始變成彩色,大膽的職業裝,最後進化成前上司玫瑰的一身冷豔黑色,倒是比較能表現人物的進步和發展。反過來一看,哦,原來本片從頭到尾都在炫耀衣著光鮮來著。原來這不是童話,不是職場片,更不是愛情片,是時尚片……

  杜拉拉升職記觀後感500字【篇三】

  電影版《杜拉拉升職記》感覺就像是一場有故事情節的時裝髮型化妝秀。愛情故事中沒有驚喜;職場故事只是蜻蜓點水;人物對話平淡無奇;老徐的表演矯揉造作,令人雞皮四起;男主角醜得驚人;唯一的安慰是片中的三個女配角莫文蔚、李艾、吳佩慈的表演非常到位,人物性格塑造鮮明,令人信服,尤其是莫文蔚,她雖然長相一般(迦蘭見過其本人),但卻是為舞臺而生的那類演員,鏡頭感強。

  先說說老徐。從老徐一開始紅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她。雖然說各花入各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我還真的搞不懂她到底為什麼受歡迎。說她有才也是差強人意,她備受矚目的導演和書法作品水平皆非常非常一般。人也實在不漂亮,沒有什么女人味。作為女人,我看舒淇的嬌嗲,聽舒淇的嬌嗲都非常舒服受用,但說實話,看老徐發嗲,我真的立即起雞皮。作為一個專業表演系畢業的科班演員,她的表演怎麼可以嬌柔造作到如此地步?對老徐表演的終極評論是:她只有五種表情。一是露齒開懷大笑;二是婉約抿嘴羞澀淺笑;三是木然全無表情;四是生氣嘟嘴作受氣小女生狀;五是邊說邊哭。我說老徐不會表演,實在是因為她不知道表演的真諦,她的表演只有表面,而沒有靈魂。她演的所有角色,沒有一個能進入人物的心靈深處,去咀嚼和體味人物的內在,與角色的靈魂對話。也就是說,她只會表情,而不會表演。不要說把她和老戲骨諸如蔣雯麗來比較,那簡直不是一個段位上的比較;就在同臺戲中,她的表演也絕對地輸於另三位女演員。

  沒有靈魂的角色,她換再多的服裝,梳再多種髮型,依然不能感人。不感人的表演,便是失敗的表演。我用十多年的時間期待老徐的進步,但我終於發現,我不需再期待了,她不是為舞臺而生的,藝術靈氣永遠無法強求。她導演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對茨威格的褻瀆,如今的《杜拉拉升職記》雖然對原著傷害得沒有那麼嚴重,但依然是敗筆之作。究竟她知不知道什麼是電影,什麼是表演?同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真想請問她能不能琢磨一下人家瓊芳登那種令人折服的表演?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