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個詞擊中蓴鱸之思(蓴鱸之思)
2023-07-28 07:51:21 1
文/鄭麗莉
我曾經堅定無比地認為,我喜歡麵食,甚過於米飯。
在外面吃飯時,能夠點麵條,我不會要米飯套餐,能夠點乾拌麵條,我也絕對不會要湯麵。
當然,其實,我也不會過分地「挑食」。大多數時候,家裡煮的是米飯,我也不會固執地要求吃麵條。白白的米飯,配合上三菜一湯,吃起來也不錯。畢竟「媽媽的味道」,是怎麼也吃不膩的。
只不過,一旦有機會讓我點餐,比如每天的午飯,我吃的一定是麵條或者米粉,陝西的褲帶面、山西的刀削麵、臺灣的紅燒牛肉麵、四川拉麵、蘭州拉麵、福州的拌粉幹……麵條雖然不如米飯那般鄭重,需要配上幾個菜才能夠成為一餐,但不一樣的麵條,各有特色的湯頭,還是使我著迷。於是,不知不覺間,單位附近的麵館被我踏遍了,賣米飯的快餐店竟然不曾進過一次。
我想,我上輩子是不是北方人?要不然的話,怎會如此中意麵食?
當然,人有沒有上輩子我不知道,最後,自己嫁給了北方人,我是知道的。
跟著愛人回到北方老家探親,終於來到了「麵食的故鄉」。
家裡的麵條是我婆婆自己擀的,包子也是公公自己在家包的,心裡甚是讚嘆:原來我需要在店鋪裡買的東西,在家裡就可以吃到現成的,那個質量,和店裡也不遑多讓。
我沒有說謊,麵條很勁道,和我在陝西麵館吃到的差不多;包子餡厚,種類也不比店鋪裡少:有粉條菜肉餡、有豆腐餡、還有豆沙餡。
豆沙餡的包子最讓我著迷,豆沙裡面還看得到紅豆粒,關鍵是沒有外面買的豆沙包那麼齁甜,糖少了,紅豆的清香就出來了。
我從沒吃過那麼好吃的豆沙包。
不齁甜的豆沙包,讓我有一種:「這是健康食品,吃了不發胖」的錯覺。
總之,就是健康、美味。
公婆家的餐桌上每次正餐,必備蒜頭醬。豬皮凍、滷豬頭,單吃沒有什麼滋味,但如果配上自家調的蒜頭醬,那就是「神來之筆」。蒜頭醬是拿剁碎的蒜頭、芝麻油和香醋調配的,蘸餃子、蘸滷肉、蘸饅頭,一下把原來過鹹或者過淡的味道中和了,讓人感嘆「五味調和」的精妙。
這裡還會吃昆蟲,這回吃到了炸蠶蛹,我試了一下,還不錯,吃到嘴裡的蠶蛹不用咬就化開了,就像蟹膏。
在公婆家一切吃得習慣,只是沒有湯。
愛人有和我解釋過個中緣由:在他們那裡,待客要實誠,如果上了湯湯水水,就會被認為是在糊弄客人。因為湯湯水水畢竟不如一道道硬菜的分量來得實在呀!
想想也是,大冬天的,在北方滴水成冰,放在過去,湯可能沒上桌子就變成冰坨了吧!這可能也是他們這邊不怎麼熱衷做湯的原因。
入鄉隨俗,更何況,這裡還有我愛吃的麵食呢!
探好親,回來上班的第一天,我特別想吃花蛤煮米粉。
來到第一家撈化店,老闆說沒有花蛤,我就不去,固執的跑了好幾家,終於吃上了煮米粉。一邊喝著花蛤湯,一邊驚嘆於它的鮮美,奇怪,我以前怎麼不覺得呢?
是呀,我以前可是有乾拌麵(米粉)堅決不點湯麵(粉)的呢!
第二天的午飯,我竟然鬼使神差地點了一份套餐米飯,套餐裡的酒糟豆腐乾、筍乾炒肉絲,讓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得一粒米飯都不剩。
嗨,以前自己不會主動點的湯麵、米飯,這幾天竟然天天點。
看來,我也是愛吃米飯的。只不過,在家裡天天吃的是米飯,所以特別嚮往外面的味道,比如麵條。
我也能夠理解了,為什麼愛人吃飯時,堅決以饅頭或者麵條為主食。
這,就是蓴鱸之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