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的後果現在知道還不晚(你知道打孩子的正確流程嗎)
2023-08-12 15:11:39 1
原文標題:「謝謝茅坑爸爸」
本文作者:光明覺照網小編:笑樹
首圖攝影: t 小牛 | tanxiaoniu.com
一年前的一次同學聚會上,一個當年毫不起眼的女同學如今事業如日中天,丈夫斯文謙遜,女兒彬彬有禮。席間聊起她教育孩子的經驗。她女兒5歲半就開始學習簡單家務,8歲學習做飯,如今不但勤快能幹,而且品學兼優。
看著人家女兒這麼優秀,再看看自己女兒麥兜,已經快五歲了,還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這強烈刺激了我這個學習型、思考型、行動型父親的自尊,於是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一年下來,小有所成。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咱的育女心經。
二、到底誰是一家之主
有天我問麥兜:「咱們家誰是一家之主啊?」
麥兜小臉一揚,脫口而出:「我!」但馬上意識到了什麼,立刻改口:「不,是老爸。」
「你要搞清楚,老爸才是一家之主。你所有吃的穿的都是爸爸媽媽工作賺來的。現在爸爸媽媽照顧你,給你買東西吃,買衣服穿,供你上幼兒園,你還沒有為這個家做什麼貢獻,憑什麼當一家之主?」
麥兜小嘴一撅:「對,你是一家之主,可你得聽奶奶的,奶奶聽我的,所以你這個一家之主還得聽我的。」
「這是什麼歪理邪說!」我先否定她的論斷,配合表情語氣從氣勢上壓制她的囂張氣焰,同時贏得寶貴的應對時間,還不忘暗暗埋怨一下老媽平時種下的禍根。
「……」麥兜看我表情嚴肅立刻息聲。
「奶奶那樣對你是愛你,你是不是也應該對奶奶好,孝敬奶奶?」
「應該。」
「那咱們家有好吃的應該先給誰?」
「先給爸爸媽媽。」
「不對!應該先給爺爺奶奶,後爸爸媽媽,最後才是你。」
麥兜點點頭:「我記住了,《弟子規》裡也說『長者先,幼者後』。」
「對了,如果只有一個座位應該讓誰坐啊?」
「先讓爺爺奶奶坐。」
「那你呢?」
「我站著。」
「對了,麥兜真棒!《弟子規》不是用來背的,是用來幹什麼的?」
「用來做的。」
三、打孩子的流程
打孩子還需要流程嗎?
當然!
大到衛星發射,小到穿衣吃飯,哪個不需要流程?
動作不規範,環節搞顛倒,都會出問題。何況是打孩子這種關乎教育百年大計的事情。
以前我針對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方法是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收效甚微之後開始拿出家長威嚴呵斥。無奈收效甚微,痛定思痛,認真反省,發現孩子哭鬧常常是因為她遇到了自己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大人看來也許很可笑,以至於完全被忽略。
但想想自己小時候,不是也有很多現在看來很可笑的苦惱嗎?
以前每次晚上讓麥兜刷牙都會拖拖拉拉,直到愛人發飆把她吵一頓才邊哭邊刷。
有一次我輕聲問她,為什麼不願意刷牙啊?
她說因為牙膏不好擠出來。我耐心教她擠牙膏,她自己會擠的時候,就開開心心去刷牙了。
結果第二天又不願意刷了,我問她原因,她說每次刷完牙嘴巴上都會粘上泡沫,很不舒服。
我一下子氣樂了:「用水洗一下,再用毛巾擦掉不就完了嘛。」
沒過兩天又不願意刷牙了,這次是因為她發現每次刷牙後牙刷上餘下的泡沫不容易涮乾淨,讓她很不舒服。
我就教她把牙刷涮過後用力甩幾下,她一試很管用。同時告訴她下次少擠一點牙膏,既節省又容易清潔,再誇她幾句學東西真快,她就又願意開開心心刷牙了。
連刷牙這樣的小事在孩子眼裡都要過三關,何況其他事情?
不問原因,不耐心幫助解決問題,只知道責怪打罵,夾在困難和家長的打罵之間,孩子除了哭鬧還能如何?
如果孩子遇到困難時,在她的記憶中,家長除了道理連篇,就是亂發脾氣,她如何建立對家長的信任和溝通?
呵呵,好像說了半天還沒觸及主題。其實沒跑偏,因為如果孩子是遇到困難無法解決而產生情緒,就應該耐心幫助解決。如果確實犯了錯誤,才會進入懲戒流程。
我跟麥兜協商的結果是(注意,是協商):同樣錯誤,第一次講明道理,口頭警告;第二次面壁;第三次打手心三下。
有段時間一直教她《弟子規》,收效比較明顯,但她開始喜歡拿《弟子規》當尺子去量別人。
有一次我正在看電腦,她上去扶著我的背說:「你都沒有坐直,還說別人?」
我立刻承認錯誤,馬上糾正,保證下次注意,同時誇了她幾句。
結果接著幾天她那雙小眼睛像雷達一樣在家裡四處掃描,今天警告奶奶關門聲音太大,明天提醒媽媽吃飯前忘記先感恩。
雖然每次說的基本正確,但態度傲慢。
我對麥兜說:「你說的這些都對,但給別人提意見,尤其是長輩,一定要恭恭敬敬,再用這樣不尊敬的語氣說話就面壁。」
結果當天晚上就面壁了。
第二天一早又犯了一次,我決定家法伺候。
我拿來尺子,讓她把手心伸開。
第一次這樣打孩子真有些不忍心,但我明白,對孩子,無論獎懲都要言出必行。
一聲脆響,麥兜就哭了,看著嫩嫩的小手,發紅的手心,狠下心又打了兩下。
「疼不疼?」
「嗚嗚嗚,疼。」
「知道錯在哪裡了嗎?」
「我說話不尊敬。」
「那下次怎麼辦?」
「對長輩說話要尊敬。」
「對了,這樣你的缺點也改了,下次也不用挨打了,多好啊。好了,去玩吧。」
沒一會兒,傳來愛人給麥兜講故事的聲音和母女開心的笑聲。
有人問,為何打手心而不打屁股?
因為用戒尺打手心能震動裡層勞宮穴,不光可以治病健身,還有提高智力的作用。
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一箭三雕的方法。
呵呵,或許有人覺得牽強,或許有人覺得在理,無論如何,這是我作為一個父親的用心,願這把戒尺護我家小麥兜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