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的性格特點和故事(魯智深是水滸傳作者最偏愛的人物)
2023-08-11 20:08:39 4
魯智深最後圓寂了,圓寂一般是有身份的和尚比較圓滿的死才稱為圓寂。普通人認為死不是一個好結果,然而對佛家來說,圓寂才是最好的結局,是有功有果的。
這也能看出作者對魯智深的喜愛。那麼,魯智深為什麼會圓寂呢?
魯智深醉酒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讓他去東京大相國寺,投奔他師弟智清禪師。臨別時,贈他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有的版本是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智真長老是什麼人呢?「話說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原來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既是活佛,能知過去未來,智真長老的話自然不容置疑。
於是,魯智深沐浴更衣,果斷坐化。後隨宋江招安徵遼歸來,陪同宋江重上五臺山。智真長老再送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由此可以看出,魯智深被作者開了掛,多少人上陣殺敵,拼了多少性命都沒捉住的方臘,被魯智深悠閒等待,輕鬆捉住。(魯智深在小屋遇一高僧告訴:有人來時,你就抓。
結果魯智深抓住來人,就是方臘。)這些烏龍(我腳都沒動,就進球了)在作者和智真長老的共同作用下(解釋為命運安排),尷尬雖顯得少了許多,水份還是蠻大的。
沒辦法,作者太喜歡魯智深,一定要給他功果,還是大功正果。既是正果,還等什麼,圓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