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叫我總監電視劇第二季(請叫我總監收官)
2023-08-12 10:41:59 2
「本來沒抱希望,但沒想到還挺上頭。」這是不少觀眾對林更新、譚松韻主演的《請叫我總監》的評價。截至本周收官,這部劇在豆瓣上獲得了6.7的評分,並連續多日霸佔優酷劇集熱度第一的位置。
《請叫我總監》劇照
該劇由青年女導演姚婷婷執導,黃瀾任製片人,講述了從小到大夢想成為投資人的寧檬(譚松韻飾)陰差陽錯成為總裁秘書,與能力強、脾氣火爆的上司陸既明(林更新飾)鬥智鬥勇,兩人從互相看不慣的歡喜冤家,最終走到一起,並肩發展事業。
故事改編自201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劇情並不複雜,甚至有些套路。但譚松韻和林更新在劇中的各種插科打諢,一個可愛靈動一個喜感、有霸總氣質,讓整部劇多了不少看點。
「每個書迷對角色都有一些想像,我相信最後的呈現、演員們的表現,應該沒有讓大家失望。」對於選擇譚松韻挑戰職場女性的角色,姚婷婷說,譚松韻是自己一直非常欣賞的演員,「她共情能力特別強,演戲非常投入,生動自然。」譚松韻身上有很多寧檬的影子,樂觀、堅韌,跟角色的契合度非常強。姚婷婷回憶,第一次拍寧檬和陸既明爭吵的戲份時,陸既明吼著讓寧檬去項目部,「松韻的那種委屈、隱忍和堅強,就特別特別打動我。這場戲喊卡之後,我情不自禁地去抱了抱她。」對於林更新飾演的陸繼明,姚婷婷說這個角色有非常大的成長弧線,不是一個完美角色,一開始並不討喜,「經歷了人生轉變後,他逐漸地成長、轉變。林更新獨有的幽默感和氣質,讓這個角色豐富、生動。」
黃瀾和姚婷婷
《請叫我總監》是黃瀾擔任製片人的第八部都市情感劇。從《大丈夫》《我的前半生》《如懿傳》《虎媽貓爸》到《請叫我總監》,跨度將近十年時間。在業內,黃瀾總能號準脈搏,洞察女性的痛點。相對她此前諸多帶有社會思考且有較高現實話題的作品來說,《請叫我總監》氣質更為輕鬆。
這樣的轉變,在黃瀾看來是行業的轉變,也是自己創作方向的調整。「《如懿傳》是2018年播出的,《請叫我總監》是2022年播出的,跨越了4年的時間,這4年來有非常大的轉變。我認為《如懿傳》這樣的投資、這麼一個宏大的背景的作品,可能在現在這個環境下不太合適了;第二,《如懿傳》後半部分那種壓抑和蒼涼的感覺,其實對現在的觀眾來說也沉重了一點。基於這兩點,我後面做電視劇,就想做輕盈的小帆船,能揚帆啟航,能快速進入海面。第二,整個情緒上希望做得輕快一點,我覺得現在網際網路看劇還是比較多的,你白天累了想放鬆一下,有些時候情緒太重了的話,觀眾有點消化不了。基於這兩點,《請叫我總監》應運而生,它角度比較新,體量比較小,比較歡快。」
製片人黃瀾
雖然題材風格有些變化,但不變的是,《請叫我總監》的內核依然像《我的前半生》《如懿傳》《辣媽正傳》——聚焦女性成長。劇中的寧檬從一個小小的秘書,靠著努力和學習精神,逐漸轉變為知名投資人。有意思的是,這部劇的主創團隊以女性為主,用姚婷婷的話來說,這樣的創作團隊提供了更多女性的視角,「我們希望做一些積極向上的女性角色,也給女性觀眾看到一些非常有力量、非常積極的女性形象。」
姚婷婷回憶,其實這部小說有較大篇幅是在講寧檬如何從秘書轉變為知名投資人。她和黃瀾聊這個項目時,大家的方向就是,這部劇一定是聚焦女性成長,寧檬的職場成長是一條主線,愛情的部分其實是隨著她在職場的成熟而變化的,「他們的愛情產生,其實也是在兩個人重新認識彼此,彼此都有了成長之後才開始產生的。我們還是以職場為主線,愛情是輔線這樣的創作方式去進行,愛情這條線非常自然地融入到職場的這個行動線裡面。」
導演姚婷婷
作為一名女性製片人,黃瀾的作品少不了討論女性在職場、婚姻中遇到的問題,如《我的前半生》中家庭主婦子君沉溺在養尊處優的生活中,離婚後很長一段時間無法適應社會;在《請叫我總監》中,寧檬也多次被陸既明輕視。
黃瀾稱,作為女性,確實面臨一些世俗的觀點,女性的事業是不是最重要的?發展事業的過程中如何兼顧家庭?這些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幾乎每個女性都會遇到。黃瀾說,這也是這部劇拋出的一個問題,「寧檬克服了很多自身的困難,最後能夠堅持自己,走出這條發展自我的道路,我覺得她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實現自我的模板。」黃瀾說,《請叫我總監》想傳遞的是,請尊重我們女性,我們是有夢想的,有各種各樣的需要,有各種各樣發展的可能性,我們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認可?
黃瀾與譚松韻、林更新
《請叫我總監》改編自2018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幾年前的故事如何和當下的觀眾連接,是項目之初就在考慮的問題。黃瀾說,小說中,寧檬做的是影視投資,但影視行業的案例過於複雜,不太適合電視劇來表現。編劇就把劇中人物的行業調整為電商,等到2020年開始籌備時,又進行了相應的修改,變成了快銷品,「要與時俱進,最好是當前的風口,又跟人的生活比較貼近,讓觀眾能夠看懂。」
在黃瀾看來,對劇本的不斷修改,是為了與當下的觀眾共情,同時也要讓具體的案例被觀眾所理解,更要真實可信。她回憶,自己本科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後來在莫斯科大學讀的經濟管理,有很多做投資、商業諮詢的朋友。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選了諮詢行業,為此她做了很多採訪。「這一次在投資行業,我把自己學經濟管理的那些基礎,包括我跟朋友們之間的採訪,全都調動起來了,爭取做得真實和紮實。」
「我要求每一個案例都讓人們看得懂。我在選擇快銷品的時候,就是生活經驗,我會覺得我想買的東西,可能很多觀眾也會感興趣,所以我在那個階段就一直在購物平臺上挑選,看自己想買什麼,也去拆解一下它的商業邏輯。有些複雜的我就放棄了,比如一句兩句說不清楚的,就放棄了。目前你們看到的這些案例,我覺得也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也相對比較環保,還有一點美感,它跟整個劇情的時尚感要匹配。」
事實上,這種從自身出發的經驗,正是黃瀾打造諸多爆款劇的方法論之一,「這也不是我們的植入廣告,那些商業案例真的只是一種合作,沒有經濟上的回報,但是我非常感謝這幾個案例,因為這讓我們女主角的事業發展線索變得比較合理。」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