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趣味運動會隊名和口號(唯有青春多壯志)
2023-07-05 11:01:58
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林場青年不忘初心、艱苦創業,在鹽鹼荒灘上建起一座6.8萬畝人工森林——東臺黃海國家森林公園,這也是黃海林工精神的接力傳承。
1965年,東臺林場在這裡成立,1968年改為五七幹校,1972年恢復林場建制,現由東臺黃海海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中心統一規劃管理。五十多年來,一代代林工在鹽鹼灘涂上拓荒改鹼、植樹造林,將一片廣袤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綠色海洋。是什麼成就了這段綠色傳奇?今人總結出十六字的黃海林工精神:「艱苦奮鬥、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
第一站:艱苦奮鬥,同甘共苦拓荒植綠
「昔日一人一樹漸成林,今日人人樂享林中景」。成就這片美麗的森林,靠的是林工們苦幹實幹的艱苦奮鬥。鹽鹼荒灘上植樹造林,不身臨其境,無法想像有多困難。「太陽一出冒鹽花,大風一吹滿天沙,蚊子都有蒼蠅大,百腳毒蛇到處爬。」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首批闖灘東臺林場拓荒的18位年輕人(後被譽為「十八勇士」),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生活,但洋溢在鹽鹼荒灘上的,是戰天鬥地的豪邁情懷。正是一代代林工克服萬難,以愚公移山的方式實現「荒灘變綠洲」的艱苦奮鬥精神,鑄就了這一片茂密的水杉林海。
第二站:科學求真,契而不舍播綠成金
最初,林地上種植的都是低矮稀疏的刺槐樹。五七幹校的幹部、高校走出的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的城市青年、移民海邊的東臺農民……走進東臺林場成為林工,他們團結友愛、同甘共苦、無私奉獻,針對鹽鹼荒灘特點,歷盡艱辛探索挖溝排水淋鹽爽鹼,種植綠肥埋青改鹼,提高土壤肥力,栽樹植綠,調整林業結構,循序漸進鍥而不捨,打破鹽鹼地上不能栽植水杉的先例,把連片的圩堤打造成美麗竹海景觀,開創出前無古人的壯麗事業。這就是尊重規律,用刻苦鑽研的方式實現技術突破的科學求真精神。
第三站:守正創新,守護綠色一脈相承
半個世紀風雲變幻,東臺林場歷任10位場長堅韌堅守,守護綠色。在多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壓力和誘惑如同雙刃劍,考驗著林場人的意志。從周邊地區林場仿效「分田到戶」搞起「分林到戶」,到「事改企」推進全面改制……改革年代大潮湧起,林場人堅守底線:保護國有林地一寸不丟失,保證林木資源逐年增長,歷經風雨不易其志,風口浪尖不改其心,堅持「不損一棵樹,不毀一片綠」。這就是堅守底線,用開拓進取的方式實現產業轉型的守正創新精神。
第四站:綠色發展,循序發展綠色產業
如今,務實的東臺林場人摸索出了一條「既能護林、更能富民」的路子,創造了鹽鹼灘涂現森林的「綠色發展樣本」,昔日荒無人煙的蒼涼海灘,蛻變成了風光秀麗的休閒聖地。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全員參與造林護綠、統籌規劃守綠護綠、高位推進綠色旅遊,以東臺林場為載體的黃海森林公園悄然實現從賣林木向賣風景的華麗蛻變,成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生態大客廳」。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最美林場、國家4A級旅遊景區、黨性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紛至沓來。這就是保護家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精神。
唯有青春多壯志,敢叫荒灘變綠洲。東臺林場通過幾代林工的艱苦奮鬥、薪火相傳,成就了鹽鹼荒灘的造林壯舉、滄桑巨變,在我國東部海疆樹立起堅固的綠色屏障,黃海森林融「海、林、鳥、河、灘」的獨特景觀於一體,成為江蘇沿海最閃亮的名片之一。奮鬥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東臺林場始終堅定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不懈厚植生態底色,發揚「艱苦奮鬥、科學求真、守正創新、綠色發展」的林工精神,打好特色牌,做靚新旅遊,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上更加行穩致遠。
歡迎大家常來黃海森林公園深呼吸、賞美景,打卡「唯有青春多壯志 敢叫荒灘變綠洲」青運史教育線路。
(共青團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委供稿)
責任編輯:王俊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