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車總架構師徐章健:線下核心業務系統發展之路
2023-07-04 17:16:44 2
人人車是2014年4月成立,創業兩年半時間,發展迅速,9月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兩年內,人人車總交易量7月份突破了18000輛,相當於300個4S店的銷售。
10月23日,人人車業務端總架構師徐章健老師在上海召開的全球軟體開發大會QCon中以主題演講的方式分享了人人車創業經歷,並首次對外詳細拆解了人人車技術構架的特點。
以下內容根據徐章健在現場的演講整理而成。
高效的長鏈條交易
人人車是一個比較注重口碑的二手車電商企業,二手車行業水非常深,不管在一些行業聚會還是說一些行業分享,剛開始我們說C2C虛擬寄售的時候,大家都不看好,所以剛開始做非常困難。
從人人車業務流程上可以了解到,一輛車從車主到賣給客戶,過程當中環節非常多,對於人人車來講,參與角色非常多,銷售、評估師、客服、售後等等,這麼多環節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系統支持。
人人車把複雜的流程圖抽象成兩部分,分別是收車環節和賣車環節。收車環節重要的是需要第一時間拿到賣車車主的信息,人人車把他叫做收集線索。收集線索之後,接下來到我們業務端第一個環節,就是call center的C1客服,了解賣家的需求,什麼車、什麼時間買的、跑了多少公裡等,這是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是上門評估,這是人人車線下最核心的環節,評估師把所有評估信息收集好後,會回傳到後端,後端會有專門的人員挑選出圖片進行編輯並進行發布。
賣車環節重要的要找到買車人。第一步要獲取銷售線索。當得到確切銷售線索的時候,C2客服會直接聯繫到相關客戶,詢問個人的喜好然後做相關意可能就成交了,成交之後後續還有很多環節,包括檢測、過戶、結算、售後等等。
二手車交易的特點是鏈條非常長。車從車主到買家,經過了至少7、8個環節,但是人人車平臺上交易的時間周期很短,基本7天之內就可以完成。」
評估師是人人車最核心的環節,比如說這個車是不是事故車或者有問題的車,決定權完全在評估師。」
用技術提高效率
2014年創業初期的時候,由於系統不夠完善,跨區看車效率較低,信息匯集繁瑣,編輯挑選圖片效率也非常低,綜合梳理下發現,這些問題都會制約整個驗收效率和上架效率。因此我們方面不斷改進,從初期的App應用,發展到利用PAD 1.0、2.0解決跨區看車、信息匯集,到後來PAD 3.0、4.0把照片上傳問題搞定。同時很關鍵的一點,之前評估師憑腦子、經驗記錄車輛信息其實會不靠譜。後來加入了估值服務,通過網絡交易數據和人人車系統進行推薦,拉一次代看也是需要做的。如果說銷售在代看的過程當中,兩邊客戶和車主都比較難接入,只要把相關參數輸進去,車輛的估值等問題就清楚了。這對人人車後續發展來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人人車PAD5.0於2016年上半年升級應用後,實時自動派單,地圖模式查看,評估師位置預覽就都可以做到了,只要有單APP會立馬準確分派,大大提高了接單效率。
第二塊就是呼叫中心。人人車自建了CRM系統呼叫中心,只要登錄自己的CRM系統就可以跟第三方進行對接呼叫。評估師系統、銷售系統都有這種需求,內部CRM系統就可以交互,這是人人車的呼叫中心1.0場景。之後到了2.0,人人車接入供應商直接做交互。接下來是銷售。銷售系統對銷售來講,是與直接收入相關的系統,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的收入全來自這個系統。銷售涉及到派單的問題,初期每個銷售領哪些單是由銷售組長派,這樣就會有分配不均的情況出現,自然造成效率低下,成交率也有問題。從人工派單到半自動派單,就是每一個銷售績效都可以算出來,他對什麼類型車能成單也有了數據統計。
業務系統初期是業務先行,業務做一些探索,初期是人工派單、半自動派單、自動派單,究竟是怎麼玩法一線銷售運營人是最清楚,這個階段我們提供一些輔助的工具,同時探索過程當中,得出一些經驗的產出,然後是系統實現,做出來後還要逐步發布到全國,實時抓取一些監控使用數據,通過監控數據我們得了一些反饋。有問題又回到探索階段,基於問題進行調整,我們的業務系統都是這樣做。」
技術架構師重中之重
第三部分,技術架構是重點,人人車0.1版本技術架構是2014年創業初期做的,所有的服務的環節都在兩臺虛擬機上。2015年初這個架構才去做了比較大的改動,剛開始業務量比較少。再往後隨著不斷發展,這個架構最大的問題出現了,所有服務在兩臺虛擬機上,一個地方出問題會造成所有服務全掛。之後0.2升級版本人人車對此做了拆分,但這個架構問題也非常多,服務耦合,上線當初沒有做流程規範,沒有OP沒有運維,想上線就上線,這是創業公司非常常見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去年年初開始,首先第一部進行服務拆分。通過拆分之後部署就稍微好一點,相當於各個模塊自己單獨部署,通過SLB做均衡,然後底層做一些工作,這也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架構。後續的問題運用類似方法也都一個個攻克了。
人人車技術構架特點主要有1.架構基於業務發展不斷演變2.擁抱開源,深挖github金礦,持續集成與優化3.大量使用雲服務與三方收費服務,提升研發效率與用戶體驗4.權衡自研與三方採購代價,核心系統自研發,支撐系統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