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爭文明城市被通報(文明與城市共成長)
2023-07-05 04:51:58
南昌爭文明城市被通報?【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文明城市譜新篇】,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南昌爭文明城市被通報?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南昌爭文明城市被通報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文明城市譜新篇】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薛 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南昌,從2009年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到2015年獲評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從2017年被停止「全國文明城市」資格,到2020年複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看得到的創建成果呈現眼前,說不完的文明故事在當地流傳,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市和諧發展畫卷在南昌徐徐展開。
文化浸潤孕育城市厚度
「這是當時江西民眾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捐款給起義軍的收條,旁邊是它的回信,是館藏國家一級文物。當中國共產黨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後,它們便擁有了靈魂。」章子逸是南昌市珠市學校教育集團四年級學生,兩年前他就在八一起義紀念館當起了小講解員。如今,他不僅是學校「小青苗」紅領巾宣講團的成員,同時也是八一起義百人宣講團少年團的團長。
作為宣講團成員,章子逸和他的同伴們要在學校、社區、軍營等地進行100場紅色文化宣講,以誦讀文化家書、紅色文化故事宣講等形式,回顧黨的光輝歷程,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我們認為,紅色文化理應成為學校最寶貴、最豐厚的教育資源。」南昌市珠市學校教育集團負責人說。
將紅色文化嵌入城市發展中,讓文化浸潤城市,是南昌市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一環。這幾年,南昌市通過推進核心價值觀引領工程,發揮八一起義紀念館、方志敏烈士紀念園等革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規劃建設紅色文化旅遊精品路線,並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目前,南昌市建設掛牌完成縣區、鄉鎮街道、村社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907個,同時還組織專業志願者紛紛深入實踐站開展各種志願服務活動。
身邊榜樣引領社會風尚
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是為了誰?南昌給出的答案是:為了全體市民。
在南昌市進賢縣白圩鄉白圩村趙家自然村九龍灣公園一側,一棟嶄新的兩層黃色小樓格外引人注目。每到飯點,93歲的鄧付美和村裡其他老人們都會來到這裡,享用免費餐食。「以前在家做一次飯得吃好幾頓。現在到這裡,餐餐都是現做的新鮮飯菜,還不要錢。」鄧付美說。
老人們歡聲笑語的背後,是當地對農村居家養老模式的探索。按照政府監管不代管、養老離家不離村、群眾參與不幹預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如今,白圩鄉460多名70歲以上老人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居家養老服務。
前坊鎮西湖李家是個有著600多年的歷史、以李姓為主的古村莊。村裡十分注重孝悌文化傳承,制定了村規民約,開展了好父子、好婆媳等慈孝典型模範評選活動,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民風和村風,被評為「中國幸福村」。
近年來,南昌通過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最美環衛工人」「最美基層醫務工作者」「最美交警」等一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營造「好人文化」氛圍,讓更多平凡人在好人典型的帶動下,向善向上、文明友愛。湧現出全國道德模範2人、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1人、省級道德模範17人、市級道德模範105人。
民生服務彰顯城市溫度
以民為本,是貫穿文明城市創建的初心;人民滿意,是檢驗文明城市創建的標準。
南昌市經開區蛟橋鎮下羅農貿市場位於下羅三彎路,是保障周邊上萬人「菜籃子」供應的重要場所。由於建設使用時間長,周邊道路環境差,市民購物體驗差,顧客日漸減少,市場一度顯得十分冷清。
哪裡有民生需求,文明創建就延伸到哪裡。外部交通環境差,蛟橋鎮就整治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了下羅農貿市場周邊的道路,建設了有100多個停車位的下羅停車場;內部購物體驗差,鎮裡就對市場內部頂面、牆面、地面、臺面、店面等進行粉刷,更換燈箱、改造下水管道、安裝滅蠅燈等,並對水產、家禽、肉類、果蔬、乾貨等各分區進行標準化改造。
城市有了「顏值」「氣質」,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農貿市場華麗轉身、市容環境乾淨整潔、交通秩序井然有序,環境更優美了、城市更宜居了、生活更便捷了,城市功能和品質實現了大改善、大提升。一點一滴,都源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帶來的改變。
城市面貌顯著變化,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出行秩序漸佳、志願活動成常態。越來越多的南昌市民加入到「創城」行列中來,既提升了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又推動了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也為這份和諧宜居的「文明氣質」添上自己的註腳。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2日 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