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的人物性格(每個人物的性格和結局)
2023-07-05 04:06:02 1
在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結局,都是活脫脫現實的人,有血有肉。我的理解,張一曼代表了一部分性開放的前衛者,或者思想開放的的前衛者。所以結局是想表達不要一味的開放沒有好下場。鐵男。總是一副天地不怕的衝動面孔。現實中是一個想努力過好日子,積極向上做大哥保護別人的人。然而沒有硬實力,你的堅強只是表象。一顆沒打中你的子彈,讓你魂飛魄散。鐵匠。一個老實人,陰差陽錯走了桃花運。之後沒有過過好日子的老實人開始憧憬自己的好日子就要到來了,事實並不是這樣。可以說被玩弄了。結局並不壞,折射要做老實人結局不會太壞。還有很多我認為的寓意。
其次,我覺得校長真的是良心校長,雖然用驢冒充老師的做法不夠道德。但是,教育得辦下去,要面對現實,喝水得靠驢,沒有錢的支持是難以為繼的,違背了道德原則也情有可原。特別是,他向女兒下跪的那一段,是我騙大家到這個窮山僻壤,所有的責任我來承擔,確實動容了,現實中,這樣的好校長應該也有很多吧。而校長怒喝佳佳,它就是一頭驢你還真把它當人哪,然而一直把它「當人」的卻是那四個老師。
更諷刺的是他們利用驢當人吃回扣卻又不把它當人來看,坐享著驢得水的工資,卻為了自己的利益置燃燒的驢棚於不顧。就跟最後大家吃著一曼用身體換來的利益最後卻置一曼的生死於不顧。周鐵男用薪救火,火上添亂;裴魁山場外揚沙,全揚在一曼頭上;張一曼進入火坑,又被揚了一身沙,校長拿被褥救火,還要捂著蓋著,其實滿口道理的校長才是問題之源;只有小女兒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用水救火,卻觸動了大家的利益,結果也是引火燒身;銅匠來解決問題結果自己又成了問題。
實話實說,我並不喜歡孫佳這個角色,太過的臉譜化,感覺隨意在哪個民國時期的電影中都能提現出來一大堆,而且主觀意識太強,典型的唯心主義者,但這個電影講的就是從唯心到唯物的一個轉變,他妙就妙在所有的角色環環相扣,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所有人都是幫兇,但是所有人又都是受害者。對於影片最後出現的第一張照片很疑惑,裡面有一曼校長魁山鐵男,還有一男一女。看到有人說女子是一曼的愛戀對象,男子是銅匠。我同意前者不同意後者。
雖然男子的打扮和銅匠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氣質截然不同。我猜測「呂得水老師」是真實存在的,也是京仁裡和校長一干人等志同道合的一位老師。他可能也曾經打算和校長一干人一起下鄉,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沒有去。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車翻溝裡當場不行了,這是銅匠裝死的理由。大家之所以在短時間裡打造出了一個有模有樣的「呂得水老師」可能是因為他們身邊曾經真的有這麼一個人,他們是按照這個人的形象打造了銅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