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為啥簡稱桂(廣西為什麼簡稱)
2023-07-05 13:42:18 2
廣西,簡稱桂,是中國五大自治區之一。
這個「桂」字從何而來?同為嶺南文化的傳承地,廣西與廣東歷史上又是如何劃分的呢?
廣西為什麼簡稱「桂」?
一個「桂」字,可以組成很多詞組,最著名是桂林和八桂,還有桂系、桂劇、桂州、桂平、桂籍等等。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根源是「桂林」這一名稱嗎?
象山景區 唐夢憲 攝
據考證,「八桂」之稱最早是從《山海經·海內南經》中「桂林八樹,在賁禺東」演變而來的。
這裡講的 「桂林」應該是指「桂樹林」,而不是今天的「桂林」這個地名。晉代文學家郭璞註:「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賁禹,今番禹縣。」晉孫綽《遊天台山賦》有「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的詩句。六朝梁代詩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的記述。可見,當時講的「八桂」是指桂樹多,而不是指今天的廣西。
正式把「八桂」與廣西掛鈎的始於唐代韓愈。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詩中云:「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湖南稱 「湘」,廣西在湖南之南部,韓愈詩題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市內。
這裡的「八桂」確定無疑是指桂州人。
桂林日月雙塔 林豔華 攝
據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統志》記載:「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當時廣西省會駐桂林,以桂林代表廣西。從此,廣西稱「八桂」正式在官方文書中固定下來。
可以說,「八桂」先是指南方桂樹多,逐步過度到代表桂州、桂林、廣西。
以上內容摘編自《說【桂】》(《美麗廣西》2017年第3期),作者曹光哲。
廣西、廣東是如何劃分的?
中國的省份很有意思,河南河北的「河」指黃河,湖南湖北的「湖」指洞庭湖,山東山西的「山」指太行山,那麼廣東廣西的「廣」指什麼呢?
原來這個「廣」指古代的廣信縣,大致位於今天的廣西梧州市和廣東封開縣一帶。故事要從西漢武帝平定南越開始說起。
大秦統一六國之後,派出大將南徵百越,當時設立桂林郡、象郡,並沒有廣東或者廣西這樣的地理概念。秦滅之後,大將趙佗派兵據守各路隘口,獨霸嶺南,自此建立南越國與中原朝廷分庭抗禮。
西漢建立後,這種漢越對立的局面一直持續到武帝時期。而武帝何許人也?北擊匈奴、拓土千裡,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南越朝廷雄踞帝國南陲?於是在元鼎五年派出大軍往徵南越,漢軍一路勢如破竹,南越很快被西漢併入版圖。
與前朝不同的是,這次漢武帝一下子設立了9個郡,轄地囊括今天的兩廣,而管理這九郡的治所就設立在廣信,貫徹皇帝「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的旨意。此後這個名字便在兩廣行政範圍的劃分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資料圖:廣西嶺南風情旅遊文化周活動在梧州舉行。 胡雁 攝
廣信縣地處古南越國的中心位置,灕水和西江在此交匯,地理優勢十分明顯。在那個陸上交通不甚發達的年代,廣信作為嶺南首府,在治理南中國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的廣州也好,南寧也罷,儘管是首府城市,但在廣信為南國要衝的年代,連個小村落也算不上。兩漢以後,嶺南的行政格局大體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宋朝時兩廣分治。
嚴格來說,廣東廣西的稱謂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的省級行政單位稱為「路」,如今的兩廣在當時統稱為廣南路。但是廣南路地域遼闊,轄區內文化差異很大,為了更為有效地管理,宋朝皇帝決心把它一分為二,選擇的分界點就是赫赫有名的廣信縣。
從此,廣信縣以東稱為「廣南東路」,以西稱為「廣南西路」,簡稱「廣東」、「廣西」,在後來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今天的「廣東省」和「廣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