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直播帶貨需要英文嗎(95後女孩在TikTok做跨境主播)
2023-07-05 01:10:04 2
#95後女孩賣國貨狂飆流利英語#
綠色外套,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著身上的服裝,不時靠近鏡頭展示衣服細節。幕布旁的簡易衣架上,還掛著十幾件不同款式的羽絨外套,都是她要在這場直播裡向外國網友推薦的產品。
晏光樺在TikTok上直播帶貨
晏光樺的直播間位於深圳龍華區一幢普通寫字樓裡,觀看直播的網友們卻來自大洋彼岸。通過TikTok,晏光樺正用直播帶貨將中國製造的服裝產品賣向英國、印度尼西亞等地。
從英語教師到「跨境主播」
幾周前,一條短視頻將晏光樺帶到網友面前。視頻裡,她語速飛快地用英語向外國網友介紹一件黑白毛呢外套。
媒體報導晏光樺在TikTok上直播帶貨,視頻點讚超21萬
晏光樺今年24歲,跨境主播並不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我本科時寫過公眾號,做過銷售。畢業後做過英語老師和翻譯。」她掰著指頭數,說自己還嘗試拍英語短視頻,只是看的人不多。
2019年,晏光樺從河北一所大學的同聲傳譯專業畢業,回到家鄉重慶成為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口語老師。穩定、輕鬆,是她給這份工作的評價。「我學英語的嘛,教課對我沒什麼難度。只是工資一般,也不會有太大提升,所以經常想想還是不甘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將線下授課改為線上,不少學生因此陸續離開了培訓機構,晏光樺的薪資也一點一點縮水。今年2月,「不甘心」的晏光樺決定來到深圳,嘗試新的可能。
她最初的選擇是在深圳一家酒莊做翻譯,工作光鮮又輕鬆。但「不安分」因子使然,晏光樺很快就感到乏味,「這個工作沒有難度」。
在英文語境下,工作被分為三個層次:job(工作)、career(事業)以及calling(天職)。相比於前二者,calling是工作的最高層次,代表的不僅是薪資和升遷,更重要的是一種人生追求。
晏光樺坦言,自己不是沒有考慮過做面向國內消費者的帶貨主播。「但我不到一米六,長得也不好看。根本比不過別人。」
日常生活中的晏光樺
小圓臉,大眼睛,嘴唇嘟嘟。從他人角度看,晏光樺並不難看,搭配一身美式AA風相反還很「洋氣」,但確實不像大家潛意識裡的網紅主播——纖細、高挑、白皙,以及一張標配瓜子臉。
「但跨境主播不一樣,並不需要我多好看、多高。我們公司有1.75米高的俄羅斯女孩兒,她帶貨並不比我好。真的,我感覺到一種calling,一種召喚。」談及為何選擇現在這份工作,晏光樺興奮地比划起來。
「我大學實習時就做過銷售,業績很不錯,第一個月就破了十萬。我的優勢是語言,也擅長銷售,為什麼不去用英文賣貨呢?從小我的性格就是我喜歡一個東西,就去爭取。」懷揣一份小小的野心,晏光樺7月立刻從酒莊裸辭,海投跨境主播的崗位,最終於8月入職一家跨境電商公司。
向全世界推介「中國好物」
每周工作五到六天,平均每天直播一到兩場,北京時間早上九點到十二點或晚上七點到九點,每場直播持續二至四小時,下播後立刻看直播的視頻回放復盤,這是晏光樺的工作日常。緊湊,忙碌,卻令她滿足。
從8月底第一場直播開始,晏光樺沒有停歇過。她不覺得勞累,甚至工作間隙也是瀏覽網站,搜羅外國消費者購物需求,然後反向在國內商家工廠找相應的貨品。
「我不會主動結束直播。有些人會選擇直播到點後就關掉鏡頭下播,但在我直播的時候,即使時間到了,只要粉絲還在,我就不會停,」晏光樺強調:「我不是到點就下播的主播。」
晏光樺會在直播裡學習李佳琦的講解方式。形容一件卡其色抓絨外套,她更願意告訴網友們自己穿上的感覺:「就像是男朋友在擁抱我」「就像在摸小狗狗」。拿到一件衣服,她會根據消費人群的痛點尋找貨物亮點:「有沒有腰上特別多肉的姐妹?」「這件在冬天穿很溫暖,就算個子不高也不會顯得很胖」。
消費者的朋友,而且這個朋友恰巧喜愛分享好物——這是晏光樺給自己的定位,市場反饋很好。供應商告訴她,她講解的這件抓絨外套直接被賣到斷貨。「倉庫裡的貨雖然也不算多,大概四五十件,但我是通過直播把它賣完。」晏光樺翹起嘴角,眉毛挑高,語氣裡掩不住自得。
晏光樺目前以銷售女性服裝為主,這些貨品的共同點是全是國產。晏光樺希望,她的直播可以幫助中國廠商更好地走向全世界。
「跨境直播還在起步階段,我們給外國消費者賣貨基本是成本價,低到10英鎊可以買一件外套,很便宜的,而且買家普遍反饋我們的衣服質量很好,很多人都是我們的熟客了。」晏光樺說。
晏光樺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
對於晏光樺來說,「跨境主播」是她的職業,也是一種「角色」:「我希望成為外國網友們的推薦官、分享達人,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不是來向他們賣東西的,是我們國家有很多優質的產品,我希望全球的網友都知道,所以用實惠的價格分享給大家。」
「保暖、厚實、版型新潮,穿上我身上這件黑色羽絨服你就是整條街最酷的女孩兒。好,上10號連結,今天下單的姐妹我會送你們一條圍巾哦!」連續直播整晚後,這個24歲的女孩仍然不知疲倦,面向鏡頭依舊語調高昂、語速飛快,為一周後的海外傳統銷售大促「黑色星期五」作最後衝刺。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楊許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