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198課(說文解字第290課細說)
2023-07-22 14:50:01 2
先奉上標題中問題的答案:成語「彰往考來」中,「往」的意思指「昔時,過去」。成語的意思是彰明往事,考察未來。
好了,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講「彳」部的三個漢字,分別是「、徎、往」,因為「」和「徎」都不是常用漢字,因此今天的重點字是「往」,前兩個字相當於「買一送二」的添頭,三個字的詳情如下:
1、(GBK字庫沒有這個字,字形描述是左邊一個「彳」,右邊一個「柔」)。讀音有兩個:
(一)rǒ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復也。從彳從柔,柔亦聲」形聲字。本義是往來。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復也。謂往來也。」未見典籍有應用實例。
(二)niǔ。這個讀音出自《廣韻》,讀這個音時,同「狃」。意思是因襲,拘泥。《玉篇·彳部》:「,習也。忕(shì)也。或與『狃』同」。《廣韻·有韻》:「,習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此字引申為狃忕之義,故《玉篇》雲習也、忕也。或與狃同。」現代漢語中,在這個意義上,只有「狃」,「」已經消失了。
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字的小篆寫法)
2、徎。讀音也有兩個:
(一)chě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徎,逕行也。從彳,呈聲。」形聲字。本義是疾行。我們知道,《說文解字》在「辵」部錄有漢字「逞」(詳見278課),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依今本《說文》,音義則徎與逞同。」在典籍中也未見有用徎的句例。
(二)zhèng。這個讀音出自《廣韻》。小路。《玉篇·彳部》:「徎,徑也。」小路實際是「徑」的字義。
徎的小篆寫法如圖:
(徎的小篆寫法)
3、往。往是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列在1988年《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是重點漢字,需要著重記憶。往有兩個讀音:
(一)wǎng。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往,之也。從彳,㞷(huáng)聲。」形聲字。本義是去;到(某處)。這個字字形中的聲符有爭議,看一下字形發展:
(《字源》所載「往」的字形發展)
在甲骨文裡,「往」字已經出現,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稱:「甲骨文從止,王聲。」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也認為「㞷,從之從王,王為聲符,為往來之往本字,《說文》:『㞷,草木妄生也,從之在土上,讀若皇。』草木妄生顯非㞷之本義,《說文》謂㞷從土亦誤。」
我們先放下「㞷」字不提,到「之」學到這個字再說。
到春秋時,往字從「㞷」字形演變為後來加上了「彳」部的「往」,用以強調行的意義,至戰國時期又有分化,或者從彳,或者回歸原來的字形。到秦隸時期發展成接近現代漢字的字形。後世「往」的小篆字形,除了「彳」部之外,也是上面一個「止」,下邊一個「土」,跟最早的甲骨文字形仍有相關性。
總之,往是形聲字。跟「行」有關係。先放下聲符的爭議不提,往的本義是去;到(某處)。與「來」、「返」相對。這個基本沒有爭議。《廣雅·釋詁一》:「往,至也。」比如《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季歸去就有暑季到來,暑季歸去就有寒季前來。
(寒來暑往是自然現象)
又比如《史記·項羽本紀》:「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請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
(影視劇中的項羽和劉邦)
本義之外,往還有很多用法,舉常用的說說:
(1)交往;來往。《禮記·檀公上》:「非兄弟,雖鄰不往。」不是兄弟,雖然是住的很近也不來往。 又比如《陳書·袁樞傳》:「而樞獨居處率素,傍無交往。」袁樞居處一向儉樸,和他人沒有交往。
(2)昔時;過去。《玉篇·彳部》:「往,古往也。」《易·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周易》,是彰著往昔的變故而察辨將來的事態。「察」字後來改為「考」,發展為成語「彰往考來」,指彰明往事,考察未來。又比如杜甫《往在》:「往在西京日,胡來滿彤宮」過去在西京的時候,胡人住滿了宮城。再比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往事知多少)
(3)以後。比如《論語·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孔子說):禘祭從酹酒以後的節目,我就不想觀看了。
(4)實行。《玉篇·彳部》:「往,行也。」《國語·晉語二》:「吾言既往矣,豈能欲行吾言而又愛吾身乎?」韋昭註:「往,行也。」我的話說了就要實行,怎麼能一邊想要實踐自己的話,一邊又吝惜自己的生命呢?
(5)送。比如曹植《與楊德祖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曹植與楊修關係密切,曹植把自己從小的辭賦作品都送給楊修交流切磋。
(影視劇裡的曹植與楊修)
(6)死;死者。比如《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杜預註:「往,死者。居,生者。」送走死去的,奉事活著的。
(7)外。超過某種限度或範圍。比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指秦王所指之處以外的十五城都給趙國以換取和氏璧。
(完璧歸趙)
(二)wàng。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有兩個用法:
(1)歸向。《集韻·漾韻》:「往,歸向也。」比如《老子》第三十五章:「執大象,天下往。」執持了大道法象,天下來歸。這裡的大象,指的是「無象之象」,即「道」。
(2)用作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向。相當於「朝」、「向」。比如巴金《家》五:「李嫂應道,便往外面走了。」
往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往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290,部分圖片引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