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清真寺的特點及作用
2023-07-22 00:58:58 3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在全國各地都能夠看到清真寺,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會去禮拜的聖地。在回族文化中,清真寺佔了重要的位置。清真寺一直是回族人民的信仰,清真寺在回族人民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回族清真寺的特點及作用吧。
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即叩拜之處)意譯。《古蘭經》云:「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遂將「禮堂」等改稱「清真寺」,沿用至今。西北地區回、東鄉、保安、撒拉等族穆斯林,至今仍沿襲原稱「麥斯吉德」,或稱「哲馬爾提」(Jama『at,即寺坊)。
伊斯蘭教初興時,未有專門禮拜的場所,只是選擇一潔淨之處供叩拜之用。622年9月,先知穆罕默德遷徙麥地那時,在城東南3公裡處的庫巴,修建了第一座簡易的庫巴清真寺。到達麥地那後,才建造一座正式的清真寺,後稱「先知寺」,營建時穆罕默德親自參加勞動,隨後率眾在寺內禮拜。637年,第二任哈裡發歐麥爾下令遠徵將領,凡開拓一個新地區,首先要在該地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據此,歐太白·伊本·蓋茲旺於637~638年在伊拉克巴斯拉興建了第一座營地清真寺,638~639年,賽爾德·伊本·艾比·瓦戛斯在庫法城興建了清真寺,642年阿慕爾·本·阿斯在埃及弗斯塔特(開羅)興建了非洲大陸第一座清真寺;670~675年歐格白·本,納菲爾在突尼西亞凱魯萬興建了歐格白清真寺。
從此,興建清真寺被視為穆斯林神聖的宗教義務和信仰虔誠的體現,哪裡有穆斯林,那裡就建有清真寺。後歷經伍麥葉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政府撥巨資修建規模宏偉和華麗壯觀的寺院群體建築,使清真寺遍布亞、非、歐各地。據歷史學家伊本·拉斯塔統計,891年僅巴格達地區就有清真寺3萬多座。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期,埃及亞歷山大城及周圍地區有l萬多座清真寺,致使阿拔斯王朝時期成為清真寺建築的鼎盛時期。此後伊斯蘭國家將興建清真寺作為宗教制度和國策之一。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
(4)文化中心:清真寺多附設有圖書館,也附設有醫療機構。如葉門薩那清真大寺圖書館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圖書館之一。
(5)處理穆斯林民事的中心:一般穆斯林間有關婚姻、遺產、商業等糾紛,都在清真寺內按教法規定解決或調處。
(6)穆斯林聯繫交往的中心:平時忙於自身事務,禮拜時聚會一起,特別是每周的聚禮和每年的會禮時,共同禮拜,互致色蘭,清真寺起到了凝聚和團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