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口罩戴多久更換(口罩怎麼戴多久須更換)
2023-07-22 05:32:58 2
一個口罩戴多久更換?原標題:口罩怎麼戴? 多久須更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一個口罩戴多久更換?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個口罩戴多久更換
原標題:口罩怎麼戴? 多久須更換?
——專家解讀來了
口罩是一道簡單且有效的保護人群健康的物理屏障。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公眾幾乎都養成了出行佩戴口罩的習慣,同時,大家也想知道口罩使用多久後需要更換。3月11日,就何時該換口罩,怎麼戴口罩,怎麼選口罩,記者採訪了甘肅省疾病預防疾控中心專家,並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修訂的《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進行了詳細整理。
出現以下問題,建議立即更換
口罩可以分為三類:醫用外科口罩(阻擋70%的細菌)、N95口罩(阻擋95%的細菌)、普通棉紗口罩(阻擋36%的細菌)。
預防新冠肺炎,專家建議公眾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棉布口罩就不要用了。其中,醫用外科口罩一般藥店有銷,N95口罩目前只能在某些特藥商店或醫藥器械公司購買到。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足矣,不必過度防護。如果會接觸病人,則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
常用的N95口罩實際上分為兩種,一種是防生物口罩(藍綠色),型號1860或9132;一種是防塵口罩(白色),型號8210。如果大家有購買需求,應選擇防生物的醫用防護口罩。
口罩多長時間應該更換一次呢?一般來說,如果口罩沒有明顯髒汙、變形可以不必4小時更換一次。如果需要再次使用,須置於潔淨、乾燥通風環境下自然晾乾,或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
口罩須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造成互相汙染。一次性口罩使用後不能洗,棉紗口罩可以清洗消毒。
口罩不建議用微波爐、電烤箱或是蒸鍋加熱消毒,這樣會不同程度破壞口罩內部結構。
口罩不要用紫外線消毒,因為照射後的口罩結構會受到損傷。
口罩用酒精消毒不可取。因為酒精噴灑口罩表面後,揮發時會帶走裡面的水分,再次使用口罩時,被分離出來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如果口罩出現以下問題,建議立即更換:1.口罩鼻夾損壞;2.口罩頭帶變松;3.口罩變形;4.口罩變得有異味或者髒汙;5.呼吸阻力變大;6.與感染者密切接觸;7.已受汙染(如染有血漬等)。
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一次性醫用口罩的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有三層,且有裡外之分,淺色面有吸溼功能,應該貼著嘴鼻,使深色面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切記不要戴反。根據自己的臉型,將折面充分展開,把鼻、嘴、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
頭戴式口罩佩戴步驟:單手捧口罩本體,指尖位於鼻夾位置,讓兩根頭帶自由地懸垂在手背下方,鼻夾朝上、口罩扣住下巴,將上頭帶戴在頭頂位置,下頭帶戴在頸部。用雙手食指,從鼻夾中部開始,向兩側一邊移動一邊向下按壓鼻夾,塑造鼻梁形狀。
在摘掉口罩時,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因為可能會感染自己;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自己是病人),因為可能會感染別人;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因為可能會交叉感染;不要直接放到包裡、兜裡等處,因為可能存在持續感染風險。
使用後的口罩怎麼辦?
使用後的口罩該怎麼處理?專家建議,無論是到醫院就診,還是看望病人,凡是在醫療機構中使用過的口罩,都請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袋中。這些口罩作為醫療廢物會由專業處理機構進行集中處置。對於疑似患有傳染病的民眾,應在就診或接受調查處置時,將使用過的口罩交給相應工作人員,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疑似症狀者及接觸者:對於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症狀的民眾,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民眾,推薦將口罩先丟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後,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丟入垃圾桶。
對於普通民眾:廢棄後的口罩一定不要隨地亂扔,應按照生活垃圾分類要求處理。在處理完口罩後,一定記得認真洗手。
不同人群戴口罩有不同要求
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人群流行特徵,對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公眾和重點人群該如何科學規範佩戴口罩,《公眾和重點職業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簡稱《口罩指引》)有新的要求。
對普通公眾來說,需戴口罩場景和情形:1.處於商場、超市、電影院、會場、展館、機場、碼頭和酒店公用區域等室內人員密集場所時;2.乘坐廂式電梯和飛機、火車、輪船、長途車、地鐵、公交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時;3.處於人員密集的露天廣場、劇場、公園等室外場所時;4.醫院就診陪護時,接受體溫檢測、查驗健康碼、登記行程信息等健康檢查時;5.出現鼻咽不適、咳嗽、打噴嚏和發熱等症狀時;6.在餐廳、食堂處於非進食狀態時。
重點職業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輸入和汙染傳播高風險崗位、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和公共場所服務人員等三類人群。
第一類是境外輸入和汙染傳播高風險崗位人員,特別是境外冷鏈食品、交通運輸相關的海關工作人員和保潔員、搬運員、司機等崗位強化防護,工作期間全程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防範經物、經環境、經人的傳播風險。
第二類是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除醫務人員、直接接觸病人或感染者崗位工作人員重點防護以外,接觸潛在汙染物的人員,比如保潔員、護工、水暖工、化驗室工作人員等佩戴顆粒物防護口罩,醫院其他工作人員,比如保安、導醫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護級別口罩。
第三類是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比如乘務員、警察、快遞員等,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新修訂進行了提級強化,要求工作期間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級別口罩。
《口罩指引》指出,長顆粒物防護口罩是指符合《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2626-2019)標準中 「隨棄式面罩 」規定且無呼氣閥的產品。有特殊類型要求的,把類型和過濾等級標註在括弧裡,例如 「顆粒物防護口罩(KN95)」 ,如果不標註,就是指所有隨棄式面罩。
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歐陽海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