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如何弘揚五四精神(五四愛國運動)
2023-07-22 08:15:29 4
《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十一篇 近代中國
第九章 五四愛國運動
早在19世紀,德國就用武力強佔了中國的膠州灣,後來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條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口對德宣戰,出兵控制了山東,奪去了德國在山東的各種權益。
張勳(網絡配圖)
《張勳復闢》
1915年,日本又向北京政府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幾乎被袁世凱接受。
可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內部開始分裂,分為以段祺瑞為的皖系軍閥和馮國璋為首的直系軍閥。這兩派軍閥各有各的山,皖系軍閥依靠日本的支持,操縱北京政府,實際控制了徽、陝西、山東、浙江、福建等省。直系軍閥得到英、美的持,盤踞江蘇、江西、湖北三省。
1916年6月,黎元洪繼任總統,恢復《臨時約法》和會。
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實權,並向黎元洪和其他軍閥勢力施加壓力。黎元洪和直系軍閥為保持實力,力圖對抗皖系。然而,雙方在要不要參加世界大戰的問題上引起爭執。
直系軍閥在美國的支持下,反對對德宣戰。段祺瑞的皖系軍閥在日本的支持下,脅迫國會和黎元洪同意參戰。
1917年5月,黎元洪在親英、親美勢力的支持下,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的職務。可段祺瑞不甘心,以武力繼續把持政權,指使直隸、奉天、山東、河南等省的軍閥獨立,並在天津組織「獨立各省總參謀處」,聲稱要進兵北京。
黎元洪束手無策,只好邀請安徽省督軍張勳進行調停。張勳是個保守派,還想回到清朝時期,於是他在段祺瑞的暗中支持下,先脅迫黎元洪解散國會,隨即帶兵進京,逼迫黎元洪辭職。7月1日,張勳擁戴溥儀復闢。
孫中山知道後,嚴正地聲討復闢勢力。
段祺瑞見驅逐黎元洪,解散國會的目的已經達到,就立即反過來反對復闢,進兵北京,驅逐張勳。可憐的溥儀皇帝只好再次退位,歷時12天的復闢就這樣結束了,段祺瑞趁機再一次任國總理。
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網絡配圖)
《五四學生愛國運動》
段祺瑞為討好日本,宣布對德宣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在巴黎和會召前,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國會演說,提出一切殖民地的處置顧全各殖民地居民的利益,而且大小國家都要互相保證政治由和領土完整。
這樣,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有權收回被德國佔領的土。1919年1月18日,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北京政和廣州軍政府聯合組成中國代表團,以戰勝國的身份參加和,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的各項特權,取消日本與袁世凱訂立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山東各項權利等要求。
不料,日本代表竟提出無理的要求。巴黎和會也在列強的縱下,不但拒絕中國的要求,還在對德和約上明文規定,把中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窩囊的北京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
消息傳到北京後,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
1919年5月4日,數千名愛國學生匯集到北京天安門城下,湧向外國使館區東交民巷,他們高喊:「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合約籤字」等,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示威行。隨即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運動主力也由學生轉變為工人。迫於聲勢浩大的壓力,北京政府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的籤字儀式,取得了勝利,也成為近代史上的最有影響的學生愛國運動。
《歷史檔案館》
中國共產黨誕生
網絡配圖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共13人,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等。由於會議中途被破壞,他們隨後轉移到了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被選舉為中央局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