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六個新區規劃圖(襄陽宜城南漳一體化被納入城市群規劃)
2023-07-22 01:37:32 9
層次提升!湖北省襄十隨神城市群國土空間規劃圖來了2022年6月5日獲悉,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聯合編制的《湖北省襄十隨神城市群國土空間規劃圖》(以下簡稱《規劃圖》),現已出臺。襄陽宜城南漳一體化、棗陽河谷兩翼等地區發展大事均被納入其中。
據悉,襄陽市以「一體、兩翼、一帶、三屏」為總體發展戰略,全域3區、3縣、3縣級市均在新的國土空間布局中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比如襄陽宜城南漳一體化、棗陽河谷榮升為襄陽市域兩翼。
「一體」:襄陽中心城區、宜城城區、南漳縣城,以及周邊的米莊、團山、夥牌、牛首、臥龍、九集、武安、雷河、孔灣、鄭集、王集、歐廟、峪山等小城鎮共同構成的襄陽都市區。「一體」即襄(陽)宜(城)南(漳)一體化,啟動期形成襄陽都市區連綿區形態,人口規模270萬人;接下來形成襄陽都市區重要組成部分,人口規模360萬人;下一步形成無縫連接的襄陽大都市區,人口規模衝刺500萬人。
「兩翼」:棗陽城區、谷城-老河口組合城區,市域東西發展兩翼。「兩翼」即介於襄陽市中心城區和縣(市)之間的第二級,原定位為市域副中心,現跟隨省級戰略步伐實行新的功能定位,由「兩副」升格為「兩翼」。「兩翼」需努力朝著次級都市區方向邁進,棗陽次級都市區由棗陽城區、吳店鎮、興隆鎮組成,河谷次級都市區由穀城縣城、石花鎮、冷集鎮、盛康鎮和老河口城區、仙人渡鎮、洪山嘴鎮組成,合計人口規模100-200萬。
「一帶」:漢江生態保護與修復帶。即漢江沿線的襄陽中心城區、老河口市、穀城縣、宜城市組成。
「三屏」:西南秦巴生態屏障、東部大洪山生態屏障、北部鄂北崗地生態屏障。西南秦巴生態屏障由穀城縣、保康縣、南漳縣組成,東部大洪山生態屏障由棗陽市、襄州區、宜城市組成,北部鄂北崗地生態屏障由老河口市、襄州區、棗陽市組成。
《規劃圖》顯示,襄陽都市區具體設置了「一主兩支八點」空間支撐。「一主」即襄陽中心城區;「兩支」分別是宜城城區、南漳縣城構成的二級支撐體;「八點」則是襄州區夥牌鎮,樊城區牛首鎮,襄城區臥龍鎮、歐廟鎮,宜城市王集鎮、小河鎮,南漳縣九集鎮、武安鎮構成的三級支撐點。
通過《規劃圖》可以看到,襄陽都市區呈北凸南寬向心式布局。北距河南省界約20公裡,標誌著襄(陽)南(陽)國家組團戰略向北邁出一大步;東、西兩側距棗陽次級都市區、河谷次級都市區裡程相當,說明「手心手背都是肉」,支持「兩翼」發展的力度是同等級的;最南處直抵荊門市界,表明深入落實《漢江生態經濟帶規劃》,著力推動漢江流域城市群一體化建設。
從總體來看,襄陽市「一體、兩翼、一帶、三屏」戰略充滿大局觀,依託漢江生態保護與修復帶銜接十堰市、荊門市,有效促進漢江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同時展現出,藉助一衣帶水的地理區位優勢鑄就漢江流域合作共贏基礎,為進一步謀劃漢江經濟區(漢江流域城市群)塑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國家戰略發展布局漸漸成型,襄陽、十堰、隨州、神農架必須團結一致,一同爭創新時代發展的新空間,做好擴充發展空間的準備,加速深度謀略並落實具有科學支撐的可行性一體化規劃,早日形成「四位一體」經濟帶,為今後創造更多的崛起機會。充分挖掘襄陽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中西部地區非省會龍頭城市、引領襄十隨神建設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典範城市群等優勢機遇,建立強而有力的互信共治聯合體機制,積極展開多邊對接,參考借鑑國家漢江流域園區合作聯盟意志,謀求中西部經濟技術協作區實體化,力爭「十四五」期間合力將鄂豫陝毗鄰地區經濟圈推動到國家層面,爭取獲批國家級縮小東部差距的共同富裕先行區試驗區、國家級內陸地區非省會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實驗區,鑄成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全國支點,為中西部全面崛起翻開新篇章,作出襄十隨神新貢獻!
#頭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