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民族過中秋節(在東北少數民族中比較盛行)
2023-07-22 08:33:22
「八月節」在東北少數民族中比較盛行,顧名思義,就是我們所說的中秋節。每年的這天,東北邊陲的各族群眾都會聚在一起,共慶八月節。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就是八月節(農曆八月十五至二十日),八月十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在節日的第一天,全族老少都要穿上新裝,齊集在寨子的地坪上,由幾位壯漢將頭戴紅花的大牯牛帶入場中,先誦祝詞,默禱五穀豐登,隨後由樂隊奏起「八仙」樂曲,鳴放火槍、鞭炮,隨後殺牛煮肉,並將牛肉平分給各家各戶,讓家長拿回家供於祖先靈前,寓意全村全族團結一心。族中的長老還要用小豬、公雞、大鴨各一隻,作為三牲在菩提樹前做供祭儀式。祭畢,大眾聚餐,青年們在月光下歌舞歡樂,盡興方散。第二天,人們還要從田間採回新鮮穀物、瓜果,用作家宴。宴畢,婦女們各帶自己子女,為娘家親戚送去禮品,以示祝賀。青年們依舊歌舞終日,以迎豐收的到來,節日以後,就開始秋收。
滿語稱中秋節為「扎宮比亞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節日。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是「挹婁文化」發源地,漢魏時期,滿族人祖先挹婁人已開始在雙鴨山市友誼縣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這裡個別村屯的滿族人還保留著舊時的習俗。滿族先民有祭日、月、星辰的習俗,由於滿漢長期雜居,特別是滿族入關主政以後,兩族人民在文化習俗上彼此影響,互相滲透,滿族的祭月活動逐漸與漢族的賞月習俗糅雜在一起,遂成八月節。東北有些滿族人過中秋不叫賞月,而稱供月,顯然是祭月的遺風。到了中秋節這天,滿族人十分熱鬧,待明月升空以後,當地人們就會在院子裡拉一個長桌,上面放上各種供品,和祭祀儀式相似,點起三炷香,全家大小對著月亮叩頭(有的地方只燒香不叩頭),叩頭禮拜後,圍坐在桌邊共嘗月餅和果品。供月習俗現已廢棄,但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的風俗,依然盛行。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古老的民族,其先民的歷史可追溯到6000~7000多年前的密山新開流肅慎文化時期,赫哲族在先秦時稱肅慎,與滿族同源。赫哲族也有很悠久的拜月傳統,他們有完善的拜月制度和祭月儀式,每逢中秋佳節,當地的赫哲族群眾要採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很久以前,一個赫哲族媳婦去江邊挑水,抬頭望著天上的月亮,覺得明亮的月亮特別可愛,不由得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在婆家受到的種種虐待,萬念俱灰。她突然萌生了一個念頭:何不請月亮神仙幫個忙,使自己脫離這個苦難的世界呢?當她剛開始祈求月神時,令她萬分驚訝的是,從遠處江面上晃晃悠悠飄來了一塊毯子不像毯子、船又不像是船的東西,很快來到了她面前,停住了。她試著用腳尖往上一踩,說來也奇怪,整個身體不知不覺就上去了。「飛毯」立即像變魔術那樣,把那位婦女凌空託了起來,慌得她趕緊抓住身邊的樹。也不知道她從哪裡來的那麼大力氣,那棵樹竟然被她連根拔了起來。這時,「飛毯」越飛越快,她也越飛越高。就這樣,那位婦女很快就飛到了月亮上。
鄂倫春人也有祭月的習俗,在當地祭月時要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擺上祭品,然後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家族的祭月習俗則稍有不同,他們用盆盛清水,將月亮的倒影收到清水盆中,然後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稱「打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