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50字介紹(莫言的賣點七)
2023-07-22 05:26:41 5
莫言後來的命運如何,我再引用那位王磊老師的《莫言的飢餓、死亡與孤獨》裡面寫的一段話: 「他後來成了鄉裡一個供銷社裡的臨時售貨員,後又被招進高密縣棉花加工廠做了一個當時最高貴最神氣的工人,乃至竟在他21歲那年,趕上了當兵的末班車!」
那個年代,農村青年想當一個售貨員難,想當一名工人更難,想參軍也不易。我記得在我們村,想當兵都要找人說情走後門。指標有限,讓大多數青年們失望。
莫言步步高升,他比一般同齡人要幸運得多,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他,在部隊又被軍隊培養成了一名作家。應該對國家有感激之情,但是他沒有。
莫言說:「我有一種偏見,我認為文學作品永遠不是唱讚歌的工具。文學藝術就是應該暴露黑暗,揭示社會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類心靈深處的陰暗面,揭示惡的成分。」
我不明白,當時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國家窮,人民窮,國家有很多困難,還有美帝的制裁,自然災害等。但是窮則思變,全國人民在各級黨和政府部門的領導下,正在想方設法克服各種困難,為建設社會主義忙碌著。而莫言卻在戴著放大鏡搜索國家的缺點,苦思冥想編制假故事,進行抹黑。
我也是那個時代過來的,我只知道那時就是很窮,大家都差不多,看不出當時那個社會有多麼黑暗?有多不公正?人類心靈深處有多麼陰暗?惡的成分有多大?是那個當官多吃多佔?還是貪汙了多少公款?我想,當官的就是想多吃多佔,也沒有呀!你就是想貪汙也沒有錢讓你貪呀。。
我要問莫言,你把社會看得如此不公,黑暗,你揭發呀!這是好事,群眾是歡迎的。
但是從莫言的作品裡,沒有看到他揭發出一件問題來。他寫的大多是些貓貓狗狗的事情,要麼就是飢餓,餓得皮包骨,孤獨寂寞。要麼就造謠,要麼他媽拾麥穗被打了。地上能吃的都吃光了,村裡的天天死人,狗吃人,人吃人。人吃觀音土和煤。窮得沒衣服穿,他自己一年三個季節光腚等等。他也編織了不少假故事,如:他把一個叫伊的女人為了偷糧食,寫成了會反芻動物。要麼說他媽借了多次借種,生了八個女兒,一個兒子。殘疾人啞巴扒死人墳,割死人的肉,「掛著狗頭賣人肉等等。要麼就是對批判他的文章人,進行反擊罵街。沒有寫出一件實質性的社會黑暗、不公的事例。
就是他寫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除了他家鄉人的闢謠,其餘的也經不起推敲,證明都是假的。
我並不是否認當時糧食緊張,有餓死人的現象。我只是說莫言家鄉的飢餓不存在。這裡我再一次引用莫言村一位老支書的話:「平安莊(莫言村)、大欄村等四個村莊1958年被劃入省;轄膠河農場,屬於國營企業。所以,在三年自然災害時,四個村的口糧有保障。莫言父親還是一個分場的主管會計,四個村沒有發生餓死人的情況。」
老支書這幾句話,就可以全盤否定莫言的說法。
如果莫言家是地主成分,國家分了他家的地或者其它財產,他心懷不滿,發洩私憤,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家是中農成分,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我時常對莫言說的那種「偏見」很不理解,也很迷茫。他的人生是多麼好的一個結局,前途無量呀!他應該用自己的筆歌頌國家的進步,鼓勵國人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但他非但沒有,卻對自己的國家有如此大的成見?我想這可能是一種報復心理在作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