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梵谷傳觀後感

2023-07-29 09:06:43

  梵谷的一生是艱辛的。但他卻並沒有為此放棄自己的目標。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梵谷傳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梵谷傳觀後感(一)

  儘可能抽下班與休息的時間,在五天內讀完了《渴望生活——梵谷傳》。總覺得要寫點什麼,可不知從何說起。

  整本書的基調和梵谷的畫一樣,在我印象中是偏褐色、黃色與金色,那是大地與太陽的顏色,讓人感覺溫暖與安全。可是主角文森特·梵谷的整個人生卻是波濤洶湧的墨藍色,在冰冷中沉浮。

  先是遭受失戀的打擊,梵谷的愛認真、執拗、非常具有爆發力,甚至不顧一切。為了見到心愛的女子,他可以忍受飢餓與疲勞,徒步幾晝夜只為遠遠望上一眼;他可以藐視的罪孽,將手心放在燭火之上以示堅決。可是飛蛾撲火,這樣的愛情終將化為灰燼,而文森特一生都無幸得到自己的愛情。

  接著是事業的挫折,明知不喜歡不合適,梵谷一開始也曾很努力的成為一名牧師,只可惜身處人間地獄似的礦地,看著採礦人家的痛苦、掙扎和死亡,他雖盡其所能的行施布道,都只是精神上的欺騙,信仰與上帝並沒有帶來救贖,梵谷的努力甚至被教會毫不留情的予以了否定與批判,這讓他情何以堪,最後連自己都迷失了。

  幸好在絕望之時,他找到了一生的事業與追求——繪畫。

  在繪畫中,梵谷認識到,所有的痛苦都是為了做鋪墊,所有的不幸都是靈感的源泉,他可以把痛苦當做觀察生活的放大鏡,去捕捉那平凡而真摯的幸福。是的,他的模特兒是「醜陋」的,礦工、農婦、郵差、等等,那些個皮膚粗糙,身形佝僂,都是在生活中苟延殘喘之人,梵谷將之捕捉到了畫中,並沒有同情與修飾,也沒有虛偽的傷痛與呻吟,梵谷只是一個記錄者,用最深刻的筆觸,最真誠的顏色將他們記錄下來——這就是生活的真實一面,沒有雕欄玉棟,沒有寶馬香車,大多數有的只是辛苦勞作了一天,在昏暗的燈光下吃著土豆的人。

  由於起步較晚,梵谷開始拼命拼命的衝刺,他不停得畫不停的畫。為了某一處風景,他可以在海邊坐上一天,任憑風吹雨打;他可以在烈日下之下,曬到紅斑禿頂。那群鴉亂飛的麥田,紅葉斑駁的森林,星月流動的夜空……都存在在他每天早出晚歸,日曬雨淋,忍飢挨餓的困頓生活中了。梵谷是天才,不過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繪畫天才,而是一個努力的天才,他不僅僅將繪畫當成一項事業,而是生命。每一幅畫注入了他的生命,每畫一幅畫他的生命也隨之縮短。吃飯、睡覺、生活都是為了延續繪生命,而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是繪畫,即使是愛情、友誼對於梵谷而言,也就是給畫添上了不一般的亮點。最後繪畫完成了,身體機能雖然在運轉,生命的意義結束了,梵谷用一顆子彈結束自己短暫卻完整的一生。

  梵谷是孤獨而任性的,他不被人理解,大部分時間都在孤軍奮戰,可是藝術本來就需要耐得住寂寞,況且在梵谷的背後還有那個無限包容他的弟弟迪奧。總覺得迪奧是梵谷的影子,有了迪奧的支持——精神上與物質上,才成就了梵谷。然而即使是弟弟,也沒有理由這樣不計報酬的幫助兄長,每個月150法郎,即使自己拮据的時候,也不間斷,這是怎樣一個負擔啊。但是迪奧一點沒有抱怨,沒有懷疑,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是梵谷的分身,梵谷也是他的分身,梵谷的創作就是他的創作!他們對於藝術都有夢想,梵谷不顧一切的去追求藝術,迪奧就不顧一切為他創造條件,如果說繪畫是梵谷的精神支柱,梵谷就是迪奧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梵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迪奧的精神也崩潰了,不久之後離開了人世。

  迪奧之於梵谷,不僅僅是兄弟,更是知己。

  《渴望生活——梵谷傳》是美國傳記小說之父在二十六歲時寫的,讀起來其實很像小說,不過二十六歲這個年紀,對於梵谷這樣的人生能有多少感想?我不喜歡一本傳記,都是裸的讚美與崇拜(中國的偉人傳記都是這樣),也不喜歡大段大段作者的感情白描,一旦作者把主人公當成了自己情感的容器與化身,那傳記便不再對別人的紀實性的描述,而是自己的情感發洩了。很高興《梵谷傳》沒有讓我看到這樣虛假的東西。

  一本好書,看了讓人思考。我沒有梵谷的覺悟,當然也絕不會有梵谷的成就,但是如果能夠學到那麼一點點呢,再努力一些,是不是能夠離夢想近一些呢?

  啊,梵谷!

  梵谷傳觀後感(二)

  合上了最後一頁,梵谷的故事還在腦子裡迴響。

  梵谷最後最後的激情創作是在阿爾,法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市。在那裡有強烈的陽光與恐怖的西北風,梵谷每天早上背上畫架,晚上帶著幅滿意的作品,趕著黑夜歸來。阿爾惡劣的天氣,營養不良,失眠,長期的精神亢奮(這是他畫畫的唯一動力),他患了可怕的癲癇病(更像是精神分裂)。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送給一個妓,他被送進精神病院。他一旦在理智恢復時,又開始創作。可是隨著精神的衰退,他明白自己的激情已逐漸消退。為了不給他弟弟增加負擔(梵谷從開始繪畫時,經濟來源都是弟弟提供的,也是弟弟在精神上支持他)他用手結束了生命。而他永遠都不知道,他的繪畫成為了博物館的珍藏品,被後人景仰膜拜。

  梵谷的一生是艱辛的。但他卻並沒有為此放棄自己的目標。他用十年的時間表達著他的藝術。他在阿爾畫的「向日葵」,被當時的一位欣賞藝術的醫生說:「我這一身,如果能創作這一幅畫,就成功了。」不論在惡劣的煤礦,還是精神極度痛苦的阿爾,他都認為繪畫是工作,是他能存活唯一精神動力。有人說,只要長期的堅持一件事,不管怎樣也會成功。或者更準確的說,長期從事時,必定要加入激情,加入單純對事業的追求。

[梵谷傳觀後感]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