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中國觀後感最新
2023-07-29 07:55:18 3
【篇一】
該片由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國家博物館聯合攝製,分「風雨如磐」「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發展新境」「圓夢有時」7集,每集時長30分鐘,通過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7月1日晚上20:30觀看了第2集——「中流擊水」,片中介紹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本片中介紹了克林德碑、五四運動、《新青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北伐戰爭、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等重大歷史事件。
整個片中介紹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在《復興之路》基本陳列的這個展櫃裡,我們也許可以得到很多啟迪:自1948年9月開始的遼瀋、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滅或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才能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將紅旗插上了南京「總統府」,推翻了國民黨二十二年的反動統治。滄桑巨變,換了人間。北京天安門曾在1900年見證了西方列強的野蠻,在1919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覺醒,1949年的10月1日它終於見證了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新中國的成立,使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邁上了新的徵程。
作為中國共產黨員,見證了列強侵略、中國共產黨成立至新中國成立的復興之路,幸福之路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時緊緊圍繞在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周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參與到中國夢的建設當中,同分裂行為作堅決的鬥爭,培養建設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西藏的接班人,為教育事業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篇二】
《築夢中國》以詳實的歷史史料、全新的歷史視角回顧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在這場波瀾壯闊的追夢歷程中,面對奮鬥徵程中的坎坷與挫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中,生動闡釋了中國夢的深刻內涵。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在追夢的道路上,凝聚各方力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尤其是臨床一線青年醫生,我的中國夢就是用真誠的服務、精湛的技術築就每名患者健康的醫療之夢。在築造醫療夢的過程中,我認為以下三點尤為重要。
一是端正工作態度,熱情為患者服務。「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中國從過去的一窮二白、落後挨打的局面,通過點滴積累,勤勤懇懇的努力,才實現了今天的成就。當前醫療衛生事業還處於改革和發展時期,各項制度還需完善,各項技術還有待提高。作為青年醫生,既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從點滴小事做起,以積跬步、小溪的精神紮實工作。2012年研究生畢業後,我來到中心醫院,每天的工作都圍繞患者展開。作為一名醫生,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是端正工作態度,熱情為患者服務,這既是責任,也是義務。把每次接診患者都當做實戰練兵,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參加工作後,我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擺正主人翁的心態,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盡全力為患者服務,耐心對待每一位患者,不管自己多累,都不厭其煩地做好診療的解釋和溝通,力爭將「三好一滿意」工作落到實處。我相信,做為青年醫生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經驗定能積少成多,促進業務能力逐漸提高。
二是認真負責地做好醫療工作,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實幹興邦,空談誤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要時刻傾聽患者的呼聲,回應患者的期待,維護患者的權益,發揚真抓實幹的精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出實效,讓每名患者切實受益。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業務學習不放鬆,堅持每天學習掌握一種疾病,同時不忘學習本專業研究的新成果,不斷汲取新的營養,鍛鍊科研思維。堅持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原則,工作過程中嚴格按照醫療操作常規進行,避免醫療事故及差錯的發生,在工作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臨床經驗,時刻保持謙虛謹慎,遇到不懂的問題勇於向同行同事請教,努力提高自己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新醫生,要戒驕戒躁,精神飽滿、不斷學習。
三是嚴格要求自己,積極為醫院發展建言出力。「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理想引領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堅定信念、沒有過硬的技術本領,一切夢想都不會實現。通過觀看紀錄片,我們增強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扣好了理想信念的第一顆扣子。面對醫療衛生技術的突飛猛進,我們必須加強學習,練就過硬本領,嚴格要求自己,樹立「院興我榮,院衰我恥」的信念,建言出力謀求醫院更大的發展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為科室發展出謀劃策,推進學科進步。工作以來,在魯淑敏主任的帶領下,我積極要求進步,為科室引進兩項新技術,獲得市科技進步獎三項,在科室爭創院重點學科的過程中貢獻著青年醫生的力量。
作為醫務人員,現階段實現醫療人的中國夢變得無比厚重,但醫療夢其實並不遙遠,特別是作為臨床一線醫務工作者,我們將用優質的醫療服務構建夢想,託起患者生命的重託。醫療夢是民生夢,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奮鬥的目標;醫療夢是信任夢,人們對生命的尊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青年醫生要勇敢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醫療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