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江源畫作有感
2023-07-29 19:08:48 1
文人畫曾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佔據主流,其核心是筆墨的勾斫與濃淡變化,自唐代王維創始之後,筆墨技法一度被發展到極致,而色彩由於被視為「匠氣」則逐漸淡出文人畫的主流。在當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知識的普及,「文人」一詞已不再有局限範圍,從事國畫創作的藝術家們都無愧為「文人」,但又別於傳統中的文人,作品也有別於傳統中的「文人畫」,我們且稱之為「後文人畫」。在「文人畫」到「後文人畫」的變革中,傳統亦要作出應有的變奏。在這場變奏中,畫家江源無愧為領軍人物。他的作品在傳統中引入了當代都市風情,同時隨時代發展引入西畫元素——色彩與線面構成,使作品承接了傳統又時代氣息十足。
石濤曾語「筆墨當隨時代」,對於江源來說,藝術亦當隨時代。在多元化的今天,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信息交流步伐的不斷加速,藝術交流也愈加頻繁,藝術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有的已被完全打破,組成了新的畫種,面臨這樣的境遇,藝術家們紛紛進行新的思索與嘗試,以適應時代的變化所帶給藝術的衝擊。在這個大背景下,江源首先提出了「城市風情畫」的概念,主張要用傳統意味深遠的中國畫法表現現代化的城市,以符合時代的發展,並將自己的所思所感不斷付諸實踐。
江源生於揚州,雖然他於2007年因工作原因離開了揚州調至北京,但事實證明,經過從南到北的遷見,往往最能引發藝術家對一座城市更加鮮明的整體觀,至今江源的畫中大都是江南風情,溫潤的氣息充滿畫面。同時由於江源是由建築專業後轉專攻繪畫,其作品具有了有別於科班出身的藝術家的特質,他的作品首先不同於傳統的中國畫的是,打破了山水、花鳥、人物諸畫種之間單一格局的局限性,山水畫中有花鳥,如《清秋》、《守望》;花鳥畫中有山水,比如《紅掌白鷺圖》、《三鸛圖》;人物則在風景中,如《燕子歸來》、《煙花三月》,他的現代都市風情組畫由都市風景、少女、花卉組成,完全打破山水、花鳥、人物的種類之別,而江源畫作蘊含的當代性主要在於此——引入現代城市的情景:規則的人行橫道、穿梭往來的汽車、衣著時尚的美女,以及漂亮的現代建築等,並對這些城市元素進行提煉,以寫意手法表現於畫面,使作品具有了時代氣息。這也是他對所提出的「都市風情畫」進行的初步探索。
其實江源始終是藝術的革新者,早在2002年,他就提出了「新揚州八怪」的文化概念,初衷是將當代揚州畫派提升到新高度,就像當年的「揚州八怪」是文化轉型過程中的心靈與平民社會的市俗新質互滲在一起,構成「怪」的整體一樣,「新揚州八怪」也有同樣主旨,但「新揚州八怪」不僅汲取獨特歷史文化底蘊,還擁有揚州開拓進取的風格氣象,不僅強調自由個性的表達,更重要的是現代元素的注入,表達時代情緒,當代智者的情緒,這與「都市風情畫」有著前後的承接,不同的是「都市」的概念更廣泛,更能說明時代問題,將現代都市元素注入傳統中國畫中,創作出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江源除了在作品主題上進行改革探索,對於畫面的形式美亦同樣進行了思索與創新。在觀看江源的畫作時,給觀者的形式上的印象是作品的造型極簡,畫中的人物往往是幾根線條構成,有的甚至略去面部五官,至於汽車、樓房、樹木、花鳥都是儘可能簡化造型,這是畫家「以書法入畫」,強調書法性線條在繪畫中的作用,這些圓潤、富有彈性、節奏極強的線條運用於繪畫中,令畫面富有生氣,達到了畫的「立骨」與「立格」。
江源的畫作同時引入色彩與點線面構成等西畫元素,諸如他的現代風情組畫,由色彩與筆墨構成了點線面抽象元素,花卉與大片的枝葉構成面、枝蔓構成線,而花朵、葉片與人物共同形成點元素。色彩在江源的畫中被大面積引入,成為畫面的主要構成要素,這樣使畫面活潑生動,頗具時代氣息。江源的花卉作品則大都在畫面中留一角空白,其他地方全部畫上物象,遵從「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傳統構圖法則,但其色花卉與葉子的色彩組合形成幾個大的塊面,使畫面有具象的層次空間,又有抽象的構成因素,這樣畫作更加意味深長。
江源以其獨特經歷和視角感受著社會與時代的變遷,並表現於創作中,其作品具有了傳統的中國畫和西畫從未有過的語言和境界,他本人也因此在這場藝術的變奏曲中贏得了自己的話語權和應有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