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公裡桃花塢在哪播(讓人尷尬到腳指頭的)
2023-07-29 06:32:15 3
新的一周開始了,周一的下班時刻,來聊一聊一檔正在網絡上熱播的綜藝——《五十公裡桃花塢》。
先來看看豆瓣的官方評分,6.1分,剛剛及格。
要問藝綻君的內心評分,可能會比6.1分高一點,但也很難超過7.5分,取個中間值,藝綻君或許會打一個7分。
具體為什麼這麼打分?姑且聽我慢慢道來。
《五十公裡桃花塢》的設定其實還算特別,仔細看海報上的這個描述,「15位明星,日夜共處21天,一場觸手可及的社交烏託邦」。單看這個描述,抓一下關鍵詞「社交烏託邦」,大概能明白,這是一個以社交為核心的明星真人秀節目。
但是打開節目一看,又和過去看過的明星真人秀不太一樣,因為節目裡的這些嘉賓,看上去並不太熟。
15個明星嘉賓裡,演員隊伍的第一梯隊包括宋丹丹、舒淇、周杰,第二梯隊就直接到了年輕演員行列,如張翰、周也、孟子義,喜劇類姑且可以將郭麒麟、李雪琴、辣目洋子放在一個序列。
素人藝術家如歐歐、陳陳陳,愛豆偶像如賴冠霖、彭楚粵、汪蘇瀧,再加上一個看上去就是統領大局的時尚主編蘇芒,整個陣容給大家的感覺就是,誰也不挨著誰。
有些綜藝節目是會讓藝人帶著自己的真實社交關係上節目,大家會發現有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藝人居然是朋友,但《五十公裡桃花塢》是真實到有些尷尬,看上去不太熟的嘉賓們,現實中也是真的不太熟。
所以就有了「史上最尬綜藝」的外號應運而生。
具體尬到什麼程度呢?
你能想像第一期的嘉賓初見,本來只是走過場的以嘉賓帶嘉賓的方式介紹出場,讓明星們假意還原嘉賓的邀請方式,但恰恰就遇上了較真的人。
郭麒麟假裝當著鏡頭邀請張翰,卻被拒絕了。
節目組挽尊再給翰總機會,讓其解釋為什麼來節目,又被耿直翰劇透,「因為節目組邀請我來」。
不得不說,光是開頭就能讓人尷尬得摳出一個三室一廳來。
隨著節目一期期看下來,尷尬不但沒有緩解,反而隨著藝人們對桃花塢建設過程的深入繼續升級。
肉眼可見每集都有尷尬和社死時刻。從藝人們對節目定位的概念模糊,到素人塢長的失敗組織能力,再到一個個失敗的群體活動。看上去似乎在推進桃花塢的建設,但其實並沒有所謂的社區規劃,幾乎都是在實現藝人的自治。
藝人來參加節目的目標也是各有不同,有就想來休養生息的,有借著節目熱度博點紅利刷個臉的,也有就因為想認識某某明星的,唯獨沒有一個人是帶著建立理想社區的目標。
在後續節目的內容中,也能看見藝人和節目組的努力。比如,根據不同的房子不同的明星開始湊在一起,大家各取所長,在桃花塢裡給自己找了相應的差事。以汪蘇瀧為代表的650 radio電臺,以彭楚粵和周也組成的烘焙小組,以張翰為核心的650集團,還有周杰、宋丹丹等人做的冥想屋。
藝術家陳陳陳也發揮自己的特長,嘗試著讓大家參與一個行為藝術——在廣場上曬太陽。結局卻是,有人拒絕,有人參與了一半草草結束。
沒有人講述行為藝術的理念和原因,參與者也可以用「各懷鬼胎」來形容。最好笑的還是有關桃花塢的核心建設問題,一討論就要開會,一開會就要跑題,一跑題就要再議。
最新的一期節目,是由蘇芒牽頭做的桃花塢時尚盛典,要說有新意也算有新意,要說無聊也可以是無聊。感覺整場活動並沒有任何特別必要的價值,可能就是因為蘇芒的時尚主編身份才要做這件事,可以為節目貢獻一些看點吧?
從籌辦到舉辦,沒有詳細的方案過程,只有執行的結果,中間穿插無數次對蘇芒執行力的無腦誇。至於為什麼要辦?辦了這個桃花塢會有什麼改變?以及明星們在這場鄉土氣息十足的場所辦了一個村民圍觀的「時尚盛典」,對於桃花塢的建設到底實現了哪些改變,沒人問,也沒人回答。
這樣一場社交實驗就在這種半紀實半真人秀的設計裡半推半就,節目裡被人吐槽很多的旁白,雖然可以給出專業的社交分析,讓大家看明白這場社交實驗的理論價值(雖然也不懂真人秀為什麼要學理論),但是旁白的「多嘴」有時候更讓人覺得是無話硬聊和掉書袋。
圍繞節目的話題依然是各種關註明星隱私方向的,比如誰和誰吵架不和,誰曝光了自己的初戀秘密,以及誰誰的性格比較孤僻,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邊角料。至於這樣的一個社交試驗,最終給大家呈現出了怎樣的實驗價值,不知道觀眾們看到了什麼,反正藝綻君看完只覺得浪費時間。
最後,藝綻君想說,如果指望這樣一盤散沙的明星為主的嘉賓,來建立一個所謂的理想社區,不知道是節目組天真,還是覺得觀眾天真?與其定義《五十公裡桃花塢》是一場社交實驗,不如定義它為一檔社交真人秀吧,讓大家愛看的那些東西更直白一點,也就不用這樣藏著掖著,還要假裝高大上了。
(原標題:讓人尷尬到腳指頭的「社交綜藝」,到底在看啥?)
來源:藝綻 記者: 李夏至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