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口前10名的縣(安徽省一個縣人口超140萬)
2023-07-29 16:28:54 40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清朝康熙年間,安徽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東鄰江蘇、浙江,西連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與山東接壤。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轄16個省轄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其中,就太和縣來說,總人口超140萬,隸屬於阜陽市,地處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在歷史上,太和縣這一縣名源自於《周易》。
一
首先,太和縣,隸屬於安徽省地級阜陽市,古名鹿上、邢丘、廩丘。在地理位置上,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東臨渦陽、利辛,南抵阜陽,西接界首,西南與臨泉相接,北與亳州市譙城區為鄰,西北與河南省鄲城縣接壤,也即該縣地處安徽、河南兩省的交界處。太和縣的縣境介於東經115°25′―115°55′,北緯33°04′―33°35′之間,總面積1822平方千米。就太和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宋國,名鹿上,又名邢丘、廩丘。到了戰國時期,今安徽省太和縣一帶先屬魏國,後成為楚國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阜陽市太和縣一帶屬潁川郡新陽縣。西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細陽縣、樂昌縣,並屬汝南郡。高祖二年(前205年),益封汝陰侯夏侯嬰細陽千戶。公元前182年,封趙王張敖子壽為樂昌侯。東漢時期,封陳彭子陳遵為細陽侯。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太和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在該地區設立宋縣,景初二年(238年),隸屬譙郡。西晉時期,廢細陽縣。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將宋縣改屬汝陰郡,今太和縣一帶屬之。
三
南朝宋、南朝齊時期,該地區屬西汝陰郡。北魏太和間(477―499年),廢宋縣。南朝梁時期,設立陳留縣,今太和縣一帶屬之。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改陳留縣為潁陽縣,該地區屬之。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廢潁陽,併入汝陰(今阜陽),境內設立百尺鎮(今原牆)。公元973年,也即北宋建立後,於汝陰縣百尺鎮設立萬壽縣,屬潁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名泰和縣,移縣治於沙河北岸(今舊縣鎮),今太和縣一帶隨屬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縣入潁州縣。
四
最後,大德八年(1304年),元朝再次建縣,改「泰」為「太」,取《周易·乾卦·象辭》中 「保合太和,利乃貞」之義,名為太和縣,縣治遷於今地,屬潁州,後屬汝寧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太和縣屬南京鳳陽府潁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屬亳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府,復改屬潁州府。到了1914年,太和縣屬淮泗道。1996年1月,撤消阜陽地區和縣級阜陽市,設立地級阜陽市,太和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太和縣總面積達1867.19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143萬人,也即為安徽省人口較多的一個縣。
文/情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