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森林電影觀後感
2023-07-29 11:33:03 3
奇幻森林》根據迪士尼經典動畫《森林王子》改編,《森林王子》則源於1894年英國小說家魯德亞德•吉卜林創作的故事集《叢林故事》。電影由《鋼鐵俠》導演喬恩•費儒執導,片中惟一的真人角色是「狼孩」毛克利,由11歲的小演員尼爾•塞西飾演,而性情各異的野獸和瑰麗的自然風光則全部由CG技術(即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完成。
奇幻森林電影觀後感【篇一】
一經典童話講的如此深刻,適合所有在水泥叢林中缺乏身份認同的我們。
也許,你總覺得自己是異類,你總覺得自己和環境格格不入,你抗拒狼群的規則卻又不得不遵守,你排斥黑豹導師的刻板教誨卻又不得不聽從,你有一個如棕熊一樣愛自由又欣賞你不同的朋友,他卻說他只是在利用你的單純和技能.
你覺得危機四伏,你的周圍,有無時無刻不想撕碎你的猛虎,妖嬈魅惑卻想吞掉你的巨蟒,還有想要掠奪你的才華爬上食物鏈頂端的猩王。
世界如此危險,你不屬於任何族群,不適應這個複雜又艱險的世界。
直到有一天,你用你的技能救了一頭小象,你才明白,你的不同是上帝對你最大的饋贈,堅持做你自己,執拗的走自己的路,哪怕反抗的是全世界也沒有關係,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做最好的你,世界,也會因你而不同。
人生來就是與眾不同的,只是在成長中,盲目的遵從了狼群的規則,過於聽話的聽從了黑豹的教誨,被朋友傷心後開始放棄世界,或者被壞人迷惑,甚至屈服於權威,種種之後,迷失了自己。
如果你也掙扎迷惘,來看看這部童話吧,一百多年的童話作家,早已告訴了我們答案。
奇幻森林電影觀後感【篇二】
奇幻森林》根據迪士尼經典動畫《森林王子》改編,《森林王子》則源於1894年英國小說家魯德亞德•吉卜林創作的故事集《叢林故事》。電影由《鋼鐵俠》導演喬恩•費儒執導,片中惟一的真人角色是「狼孩」毛克利,由11歲的小演員尼爾•塞西飾演,而性情各異的野獸和瑰麗的自然風光則全部由CG技術(即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完成。
如果說《瘋狂動物城》給觀眾打造了近乎逼真的動物文明世界,那麼同樣出自迪士尼之手的《奇幻森林》,則為觀眾帶來足夠以假亂真的原始動物王國。與前者所展示出的豐富內涵與隱喻不同,《奇幻森林》的故事則顯得頗為「簡單」——受過人類傷害的老虎謝利•可汗發誓要剷除由狼群養大的人類男孩毛克利。森林從此不再是這個男孩安全的家,為了逃脫追捕,毛克利跟隨嚴厲的導師黑豹巴吉拉和自由自在的好友棕熊巴魯,踏上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自我探索旅程。
儘管劇情有些老套,但這並不妨礙該片贏得票房與讚揚。對於該片,影評網站爛番茄(RottenTomatoes)慷慨地給出新鮮度95分的評價;在國內社交網絡上,五星好評也隨處可見,「男孩在自然奇觀與萬物生靈間穿梭出的童心奧德賽」「CG特效令人叫絕,寫實度高到幾乎不敢想像」……
毫無疑問,足以亂真的「特效」絕對是該片最值得稱道的地方。英國《衛報》指出,該片特殊的視覺效果和栩栩如生的動物令人驚嘆,這部影片讓觀眾仿若置身於真正的原始森林。
美國網站影評連線稱,《奇幻森林》的成功歸功於「足以媲美《阿凡達》的3D特效」。
事實上,本片除了小男孩毛克利是由印度裔小演員尼爾•塞西扮演之外,其他影片中所有的動物、樹木、草叢、河流、山丘,無一不是後期電腦特效的產物。森林中的大象、猩猩、老虎、棕熊、蟒蛇、羚羊、豪豬、跳鼠等數十種動物,不僅從毛髮質感到奔跑的姿態都惟妙惟肖,還能配合著人類的表情和口型,與小男孩配合上演精彩「文戲」。《好萊塢報導》更不吝溢美之詞地表示,「導演喬恩與團隊簡直用CG技術創造了大自然。」
「因為這些動物角色是擬人的,需要說臺詞,所以用真的動物拍攝反而很困難。既然選擇了用特效做動物,那麼特效和真實場景混合反而會降低真實感,於是乾脆就連場景也整個都用特效來做。」談及特效的運用,本片導演喬恩•費儒如此解釋。
這樣的拍攝過程並不容易,喬恩回憶稱,「好萊塢工會對於兒童演員的使用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小孩子爬高不能超過1米的高度,但我們需要他看起來在非常高的樹頂上,這也需要在後期耗費很多精力去做。」他坦言,自己在面對惟一的演員尼爾時,必須放下導演身份,身兼數職——一會兒扮演狗熊,一會兒扮演母狼,一會兒又扮演猴子,好和小演員對戲。「這的確增加了拍攝難度,但也讓拍攝過程充滿趣味。」他在接受《連線》採訪時說。
1967年,迪士尼曾將毛克利的故事改編成動畫片《森林王子》,取得超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績,對喬恩來說,接手重拍這部動畫經典令人「興奮」,在他看來,是時候讓人們重溫這段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童年的故事了。
「這是陪伴著我這一代人一起長大的影片,我非常愛它。」身為原著動畫片的忠實粉絲,喬恩更看重原始森林裡質樸純真、充滿人性的溫暖。「電影的總體基調上更注重於還原吉卜林小說中的神秘感,我們也同樣為1967年版動畫片的記憶留有足夠的想像空間,並努力保持那些吸引人的迪士尼元素。」
在《奇幻森林》製片人布裡格姆•泰勒看來,這部以叢林冒險為主題的動畫電影講的是一個「與每個人都能產生共鳴的成長故事」。「沃爾特•迪士尼先生通過傳統動畫手法講述這個故事,如今我們擁有更加先進的技術,能夠讓這些角色變得鮮活生動,並將一個真實的孩子毫無破綻地置入到電腦特效創作的環境中去。用現代技術去重新表現這個故事,這樣的機會沒有人願意錯過。」他告訴《衛報》記者。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導演喬恩的認同。作為《鋼鐵俠》的導演,一直以來,喬恩在拍攝時考慮最多的便是如何用先進的技術,展現人們無法想像的未來世界。如今,面對一個原始森林的背景和一個100多年前的童話,他選擇用技術展現質樸,用科技詮釋另一種宏大和刺激之外的美。
《奇幻森林》的製作耗時3年,對於喬恩來說,這很值得。「如今,使用CG技術並不昂貴。事實上,我認為未來可以有更多的電影運用類似技術——它有效減少了與動物實拍的危險性,同時對環境也是一種保護。我們用更好的技術、更安全地拍電影、更好地講述故事。」
儘管影片展現出純熟的CG技術,但喬恩並不把技術當做惟一。事實上,喬恩和他的團隊希望通過技術展現深層的意義與內涵——「技術不只是用來展現動作或者高科技。過去我們總是在動作大場面上才能運用到如此水平先進的工藝和技術,為什麼不用特效去為人性和自然服務呢?」喬恩說。
喬恩的努力似乎贏得了影迷的肯定。社交網絡臉書(Facebook)上,有影迷留言稱,儘管這部電影講述的並不是全新的故事,但配上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導演,再陳舊的題材也會非常引人注目。這樣的評價或許道出了《奇幻森林》真正的成功之處——喬恩將做漫威電影的經驗用於《奇幻森林》中,讓整場冒險更有趣,同時《鋼鐵俠》的經驗讓他掌握更多特效電影的技術,再反哺於純真的童話中。正如他本人所言:「我用這種技術來展現幽默和情感、展現大自然和動物,而它也的確帶來了更深刻、更神奇的圖像。」
奇幻森林電影觀後感【篇三】
魯德亞德·吉卜林的原著《叢林之書》為我們描繪了一座虛構的奇幻森林,而這部電影《奇幻森林》卻為我們展示了好萊塢工業實實在在的奇幻之書。
全片看下來,我不得不對影片全CG製作的動物們讚不絕口,因為它們太活靈活現了。
而當我得知電影裡不光是動物,連草原、森林、河流、山脈等等所有場景都是由CG全全包辦的時候,我能做得就只有不停的高喊「MyGod!」了。
我被好萊塢如此以假亂真的CG場景製作震撼得五雷轟頂;
我對好萊塢敢於提出全CG製作真人電影這一創意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被好萊塢奢侈到連一草一木都用CG建模渲染這一土豪行為嚇得五內俱崩。
這是赤裸裸的炫技、炫富!整個好萊塢就是一群變態的技術宅加一幫無節操的土豪!
然而,你又不得不從心底裡暗自服氣。活兒好又有錢,人家不當老大天理也不容啊。
全片只用了一名真實的演員(配音除外),就是那個小男孩毛克利,其他的所有都是由特效製作完成。這不禁引發了我的幾個問題:
1、以後的動物題材電影,還需要真實動物來演出麼?
導演過《子熊物語》、《虎兄虎弟》與《狼圖騰》的讓·雅克·阿諾一定感到很糾結,下次我是與馬戲團、動物園、自然保護區合作呢?還是乾脆回家裝個動畫軟體?
2、以後的動物題材紀錄片,還需要實地拍攝麼?
導演過《微觀世界》、《遷徙的鳥》與《海洋》的雅克·貝漢一定感到很狼狽,天南海北的奔波,數年如一日的蹲守,翻來覆去的取景拍攝,竟然敵不過幾臺電腦伺服器的渲染。
3、以後的《國家地理》與《探索》頻道,會被迪斯尼動畫部兼併重組麼?
如羅伯特·金凱般《國家地理》的攝影師們,別指望還能在廊橋碰上豔遇了,不學學美圖秀秀與PS你們都得下崗了。這世界不光動物、植物,連不動的峽谷、巖石都用電腦CG製作了。
設想一下,如果未來的某一日,我們在觀看《動物世界》或《國家地理》等紀錄片後,在驚嘆偉大的造物者創造了如此五彩斑斕的生物界與那般鬼斧神工的地理界之時,影片幽幽的出來一行字幕:「本片全片由電腦CG製作,特此感謝好萊塢特效製作團隊。」此時,觀眾該作如何感想?找一塊虛擬豆腐一頭撞死麼?
也許我們會突然的警覺,是不是影片裡的那些動物、植物都已經滅絕了,所以才要如《侏羅紀公園》一般需要用CG技術來重現?而那些潔白的雪山、湛藍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與無垠的草原都已只存在於我們的記憶之中,工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破壞早已讓這一切灰飛煙滅了?卻又那另一種工業——好萊塢重建了它們,僅僅在虛擬的世界裡。
問題接踵而來:
4、VR技術如此發達的趨勢下,我們還需實體動物園、植物園麼?
也許我們的後代會變得更宅,因為足不出戶,他們就可以遊覽全世界、全宇宙。
「媽媽,我帶個眼罩就能看到所有活的動物了,幹嘛還要頂著大太陽去幾十公裡以外的動物園呢?」
5、我們還需要對世界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麼?
「我昨天神遊了大堡礁,今天準備去鳥瞰金字塔,世界百大景區我差不多都用VR眼罩遊遍了。聽說巴米揚大佛因為被誰誰炸掉了所以評級展望由『穩定』被調整為『負面』,其實我一點兒都不Care。」
技術的發展讓這個世界變得無比的寬闊,同時也變得空前的狹小。無數的可能性通過技術宅的勤奮與努力得以實現,同時也給他人帶來了難以想像的懶惰與自閉。
我們豁然打開了一扇虛擬世界的大門,卻漸漸關上了真實世界的窗戶。
在虛擬世界裡,我們肆意遨遊,自由飛翔;在真實世界裡,我們卻驚慌失措,寸步難行。
《奇幻森林》的製作團隊讓3D眼鏡之下的我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卻讓我們心生疑竇,也許若干年後他們會揭秘:「其實那個所謂真人扮演的小男孩也是CG製作的!我們欺騙了全世界,只是為了在勞工部終於想到要投訴我們使用童工之時給他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我們會拍一部有關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的傳記片,其中的場景、動物包括迪卡普裡奧本人均由純CG製作。最終我們會憑此片摘得奧斯卡最佳影帝小金人,而把最佳視覺效果獎留給由真人迪卡普裡奧主演的《XX街之狼》,因為他在影片中那非人類的歇斯底裡表情我們用CG製作真的有些力不從心、望塵莫及……」
動畫CG與虛擬實境技術究竟是讓我們離真實更接近了,還是更遙遠了?
這個問題我咔咔咔的想了一早上,直到停電的那一刻中斷了思維……
我踢了一腳電腦機箱,輕聲的告慰它:「今天別再想了,這個問題我不急,明天你繼續慢慢幫我想。哦對了,你咔咔咔一直響是幾個意思?做機器就得低調點兒,阿爾法狗橫掃李世石時都沒你這麼得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