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裡的故事(超市裡的新鮮事)
2023-07-29 04:18:14 2
超市裡的故事?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題:超市裡的新鮮事,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超市裡的故事?以下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超市裡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題:超市裡的新鮮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謝希瑤
臨近新年,不少人已經忙著為節日的餐桌做準備。辛苦了一年,為親朋好友和自己做點好吃的,一起圍坐著品嘗美食、聊聊生活的滋味,既是放鬆,也拉近了距離。
記者日前就去了北京市的一家超市,推著小車轉了轉。你別說,新發現還真不少……
(小標題)老字號和網紅為啥能齊飛?
冬天就是燉煮的季節。循著一股撲鼻的香氣,記者來到超市的櫃檯前,品嘗了老滷燉豬蹄。到底是燉了幾個小時,膠質豐富,肉質軟爛,難怪有人說是「女神的保養秘笈」。
現做天津鼓樓包子、速凍沈大成湯包、缸鴨狗寧波湯圓……超市裡的老字號食品真不少。據京東旗下的七鮮超市廣安門店的店長蒲培濤介紹,店裡一方面突出老字號風味,一方面發掘品牌產品的活力,根據大數據捕捉消費者的口味變化,及時調整商品品類。在店裡的6000多款商品中,每月會根據時令變化和銷售情況淘汰更迭約1000款商品。
方便螺螄粉、牛肉粉、韓國火雞面、各種自嗨鍋……貨架上琳琅滿目的方便食品,不少是爆單的網紅產品。不少消費者說,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本被外賣食品擠佔了市場份額的方便食品,如今以更豐富的品類面貌強勢回歸。
品種豐富的美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充足、食品加工行業快速發展。
特殊之年,通過農民朋友的努力,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17連豐」,「米袋子」「菜籃子」產品充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旺盛的活力源源不斷從田野延伸到餐桌。
(小標題)一個麵包單品為啥能賣到爆?
韓國蒜香奶酪麵包,一個麵包單品一經推出,銷售額佔到整個烘焙區銷售額的四成以上。這是什麼情況?
據烘焙區工作人員介紹,健康營養美味便利的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突出麥香味、低糖低油的歐式麵包等也日益受到歡迎。
消費端的變化,正在倒逼生產端轉型。今年以來,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過去小麥主要用來做饅頭和麵條,現在用作麵包、糕點的強筋、弱筋優質專用小麥佔比有了較大幅度提高,已經達到35.8%,優質稻穀面積進一步擴大。
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認定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超過4.92萬個,越來越多優質特色農產品擺上了超市貨架和百姓餐桌。
(小標題)不出門為啥能吃各地?
想吃火鍋?不同口味的火鍋底料、蘸料、各種葷菜素菜通過超市App一鍵下單就能送到家,熱氣騰騰的美食立馬安排上。
想念「冬天裡最美的味道」?有「烤地瓜界的扛把子」之稱的煙薯,是超市回購率頗高的明星產品。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烤箱,在家就烤出滋滋流蜜的味道,讓寒冬也暖起來。
不出門就能吃天下。如今,通過電商平臺採購食材已是百姓生活平常事。下單稍等即達、注重送貨及時率和顧客投訴率,都是「網上菜市場」的顯著特點。
「疫情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門店線上訂單從去年的四成增加到今年的六成。門店能夠提供6000多款商品,而網上平臺可以提供約10萬種。」蒲培濤說。
農產品背後的故事,今年真不少。
「疫情期間,我們在線上和線下一起開展『買光湖北』主題活動,增加湖北農產品採購和銷售,其中小龍蝦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倍。」蒲培濤說。
戰「疫」助農,為湖北拼單……特殊之年,吃貨們用愛心助力信心,政府有關部門合力打通堵點、加強產銷銜接,電商、批發市場等加大滯銷農產品採購力度,讓好產品走出田間,解決了農民的燃眉之急,也讓餐桌增添了溫暖的色彩。
(小標題)食品包裝為啥越裝越少?
微辣、中辣、超級辣?記者挑選火鍋底料時,常常苦於一大包吃不完,這次在超市裡發現了一種一包4小塊的麻辣牛油火鍋底料——每次一塊,好吃又不浪費。
餐桌上的節約,既是務實,也是美德。提升效率、減少浪費的意識,正體現在諸多超市和餐館的細節中。記者逛超市時,時常能看到工作人員用手持條碼掃描器,查詢單品數量,根據銷售量合理補貨。
綠葉菜是容易損耗的品種。既保障新鮮、「只賣當天」,又避免賣不完造成浪費,大數據起到了關鍵作用。據了解,超市門店通過大數據分析,可測算每日基本銷售量,並根據雨雪天氣、節日等因素動態調節進貨量,大大減少了蔬菜損耗,基本可實現產銷平衡。
小超市,大窗口。從線下到雲端,從買今天到買四季,從吃本地特色到尋味中國、品嘗世界美食,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正在讓百姓購物的天地更廣,舌尖上的幸福更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