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就餐禮儀的注意事項(中餐就餐時原來還有這麼多講究)
2023-07-29 00:59:14 5
之前說過了座次的安排,今天一起看看就餐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客人落座後,主人要按時開席。宴會開始時,主人應起立向全體賓客敬酒致歡迎辭。
中餐上菜順序是:先上冷盤、飲料及酒後上熱菜,然後主食,最後上甜食點和水果。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實現了中美兩國關係的正常化。這在當時是震驚世界的大事,周恩來總理親自設宴招待。當時中國還很貧窮落後,好多老百姓都吃不飽肚子。對國宴吃何物感到神秘,他們憑著主觀想像瞎猜,也就引出了許多傳聞。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老百姓對美國人有牴觸情緒。當時,周總理給外交人員下達的命令是「熱情大方,不卑不亢」,當然也包括飲食招待。也就是說,讓尼克森吃什麼,本身也是一種政治態度。
當年宴會上的菜單如下:
冷盤:黃瓜搓西紅柿、鹽封雞、素火腿、酥鯽魚、菠蘿鴨片、廣東臘肉、臘鴨、臘腸、三色蛋。
熱炒:三絲魚翅、兩吃大蝦、草菇蓋菜、椰子蒸雞。
點心:豌豆黃、炸春卷、梅花餃、炸年糕、黃油麵包、什錦炒飯
按中餐習慣,每一道菜上桌,主人應舉筷請各位客人品嘗,主人也可用公筷公勺為主賓布菜。
宴會中,主客雙方應交談彼此感興趣的話題,增進友誼。話題避免涉及個人隱私及對方避諱的事情。客人應注意自己的儀態舉止,當主人或其他客人講話、敬酒時,應停止進食,專心恭聽,在進食時要注意自己的儀態,飲酒時,要注意禮儀,不要逼酒、灌酒,在宴會進行中,不要猜拳行令,要控制一些失態行為,如打噴嚏、打飽嗝、吐痰、咳嗽、放屁等,如果控制不住,應說「對不起」。
宴會應適時結束,使雙方盡興,給大家留下最美好的回憶。主人同主賓及客人親切話別,如有禮物互贈時,應認真對待贈禮與回禮。當眾贈送的禮物,應統一規格,以免產生誤會,主人應親自送客出門上車。
用餐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餐具
從世界範圍的進餐餐具看要有三種:
一是使用筷子,如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韓國的筷子一般是金屬的,絕大多數是鋼製的,也有銅製的。我國的子是上方下圓的竹筷、木筷、漆筷、銀筷、象牙筷等,象徵天圓地方。
二是使用刀和叉,如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等國家。
三是既不使用筷子,又不使用刀和叉,而是直接用手抓食,如印度、阿拉伯等國家,他們用右手把食物直接送到嘴裡,但往往備有洗手缽,以便於涮洗手指。
這裡著重說一下筷子:在用餐的過程中,使用筷子應當注意的是:忌放在桌上的筷子長短不齊,忌食指伸出或筷子指人,忌用嘴嘬筷並發聲,忌用筷子敲打盤碗,忌用筷子來回找菜,忌用筷子扒菜,忌夾菜時菜湯亂滴,忌筷子顛倒使用,忌一隻筷子品菜,忌筷子插在飯中,忌筷子交叉放在桌上
2)敬酒
主人單獨敬酒,應先從主賓開始,再從左邊按順時針方向進行,客人也應分別向主人、主賓和其他客人敬酒。賓客之間也可相互敬酒,一般按地位高低順序,身份、地位相同的,可按順時針方向進行。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敬酒時,應雙手舉杯,右手持杯,左手託住杯底。若碰杯,自己酒杯杯身應低於對方,以示尊敬。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在歡迎宴會上,由於周恩來總理的精心安排,中國樂隊演奏了美國民歌和尼克森家鄉的歌曲《美麗的亞美利加》 、《牧場上的家》,尼克森夫婦感到非常親切。周總理一般在和其他國家領導人碰杯時,總是讓自己酒杯的上沿去碰對方杯子的中間部分,以示對來訪客人的尊重。但在向尼克森敬酒時,卻特意將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森的酒杯杯沿持平後再碰杯。這樣做,既不失禮,也不過分,表明了對美國人的不卑不亢的態度。
現在,我們經常能見到敲擊玻璃轉盤敬酒的做法,也有人稱之為「過電」,就是有人舉著酒杯大聲說:「來來來,大家乾杯。」大家就「咣咣咣」地用酒杯底敲起了玻璃轉盤,然後喝了杯中的酒。但在參加政務性或商務性就餐場合,應當避免「過電」如果屬於朋友間聚會的非禮儀性場合,「過電」是可以的,儘管如此,也要注意的是:有老人在的時候別「過電」,過電的時候聲音儘量要小一些。
3)餐巾
人席坐下後,就可以打開餐巾放在膝上,保護褲裙不被酒水、菜湯弄髒,不能將餐巾用作其他用途,如擦餐具、酒具,擦手,擦臉等。
正規的酒店會在用餐之前,送上一塊專門用來擦手的熱毛巾。中途,服務員會送上溼毛巾,供擦嘴、擦手之用。當然,現在餐桌上的餐巾紙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