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師談見佛(玉見佛遇見福德)
2023-07-29 01:08:25 1
大約在兩漢之際,即公曆紀元前後,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過思想的交流與文化的碰撞,形成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
佛教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還促進了中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展。
佛教最為重視人類心靈與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是福德和智慧修行的圓滿者。
自古以來,在中國人的心中,佛可以保佑平安,寓意有福相伴。
佛是慈悲與善良的化身,更是無數嚮往著「真善美」的勞動人民的心靈寄託。
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有用「玉」來表達人們品性純良、品德高尚的詞語。
在中國人的心中,玉石是美好的象徵,擁有著一切真善美的寓意。
玉佛是玉與佛的結緣,「玉」也可以理解為,同音字「遇」。遇見佛,即是遇見福德與智慧,遇見慈悲與覺悟。
將玉雕刻成佛,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玉文化和佛文化的相融合,更加賦予玉高貴的象徵,也充分體現了對佛的敬重與寄託。
民間有一種說法:男戴觀音女戴佛。這其實是一種美好的祈願。
古人認為女子容易氣量小,而大肚彌勒佛的造型像是笑臉大肚,寓意快樂有度量。
「女戴佛」便是希望女子能夠多一些平心靜氣、豁達心胸。
一塊以黃翡為主的玉雕掛件,原石結構細膩,內部乾淨無雜質,硬度高,透明度好。人物雕刻傳神,釋迦摩尼佛高高在上,端莊、肅穆。
造型別致獨特,雕工匠心獨運,右邊雕刻莊嚴的佛祖法相,左邊如幻化的惡魔一般,分層自然,一氣呵成,細節雕刻到位,工藝精湛。
人若行善就是佛,向惡就是魔,人生源於一念,也止於一念,一線之隔,截然不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意味深長,值得品味。
悟道者端坐著靜思禪悟,俏色中的禪煙嫋嫋,婷婷的蓮花孤高雅潔。清逸自然,姿態優美。
簡單的畫面表達出恬靜淡然,看塵緣聚散的境界。禪意清輝瀰漫,漫步間,回眸世事滄桑,蓮開即佛笑,無相即萬相,心似明鏡臺,佛法自悟來。
作品採用圓雕技法,運用俏色,上部以素雅部分雕刻彌勒佛,線條流暢而凝膩。
彌勒容貌勾勒細緻,憨態可掬,大肚嘻嘻而笑,彌勒佛笑口常開、豁達灑脫,不拘一格,瀟灑自在,諸事皆付笑談之中,與世無爭而淡泊名利,以樂觀之心行走人間,諸事不必介懷。
玉雕師巧妙地利用俏色,布局疏密有致,細節刻畫得深入細膩,刀法老練,線條流暢,極富韻律美。
大日如來是佛教密宗至高無上的本尊,是光明理智的象徵,生肖羊和猴的本命佛,能使佩戴敬奉者光明理智,開啟智慧,成就事業,鴻圖大展。
無相佛參禪悟道修行,面形長圓,輪廓微顯,神情慈祥,自在安詳;
頭頂的蓮花悠然綻放,灑下甘露,聖潔、清淨、一塵不染,給人帶來安靜的視覺享受。
佛祖面相慈善祥和,蓮花悠悠盛開。
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打坐、誦經等修持功課中使用薰香,營造好的修煉環境,以此來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