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縣特色風俗(獻靈坡周邊農村奇特習俗)
2023-07-21 00:23:11
離開家鄉許多年了,但家鄉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依然的猶如昨天才見過一般。慶陽酒說君家鄉,在西北內陸的黃土高原塬面與溝壑交錯的地方,偏僻閉塞的地理環境,阻止了與外面世界的融合和發展,也正是這樣的環境,讓好多的古老習俗得以傳承和繼續發揚著。
譬如政策倡導的移風易俗的結婚彩禮,不但沒有移除,反而演變成高價彩禮,天價彩禮,為此還曾經上了央視新聞頻道,這也許是家鄉唯一上過電視的事了。還有高齡老人去世的大操大辦,讓原本就不富裕人家不堪重負,一場喪事操辦下來,沒有五六萬塊錢是辦不成的,國家提倡的厚養薄葬成了過耳風。
當然,家鄉的一些較為奇特習俗,也使我曾多次翻閱查看資料探究原因。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因一位明朝武將而傳承下來的習俗。
家鄉人在老輩人去世以後,在祭奠瞻仰的幾天裡,由主家,主家侄子侄孫,主家的外甥,主家的女婿,以及孫輩外甥、女婿,都要敬輓奉獻一面旌旗,面料必是大紅絲綢,內容題寫大致意思是故去人的生卒誕日,行為品德,有蓋棺定論的意思。落款一般由當地頗具名望的名人提銜。在祭祀待客正事日,懸掛在室外,一列長陣排開,遠遠看去,紅豔豔一片,頗具氣勢。在翌日將這些旌旗覆蓋在靈柩棺蓋之上,隨故去老人入土。
這一奇特習俗的範圍不超過方圓二十裡,出了這一範圍,就不再有這一習俗。那麼,這一習俗是怎樣來的呢?經慶陽酒說君翻閱查看地方志和史料,才得知這一習俗,是從明朝開國初年開始的。據史料記載,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在徵戰西北的戰役中受傷英年早逝,朱元璋憐惜其赫赫戰功和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傳旨意運回其靈柩以舉國厚葬。在常遇春大將靈柩返京途中,經過家鄉涇河的塬畔時,接聖旨,在涇河北岸塬頭停靈柩三日,以受當地臣民官兵祭拜。常將軍戰死沙場,王者榮耀,官兵遂將百面鮮血染紅的戰旗覆蓋其靈柩,以示對將軍的敬畏和緬懷之情。
當地官民經歷目睹了這種場面宏大的祭祀場面之後,也逐漸給先輩尊者去世後奉獻這一代表殊榮的禮法。再後來,逐漸演變成當地特有的習俗。今天,家鄉通往涇河的塬頭大坡,就叫獻靈坡。沿途風光旖旎,坡路曲折迂迴,偶有文旅愛好者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