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原始森林在哪裡(廣東肇慶有座原始小島)
2023-07-21 10:42:39 3
在廣東肇慶有一座十分原始的小島,這座小島的江湖地位可非同一般:號稱廣東最大的江心島。
關於這座小島的來歷,有一個十分動聽的傳說。
傳說,大約在宋朝1042年,端州(肇慶的古稱)知郡事包青天包拯任期已滿準備回京,當船行至羚羊峽,突然狂風大作,波濤翻滾。一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包青天頓時心生疑竇:愛民清廉如我,老天為何如此待我?本人不服啊。
遂即問詢身邊人,原來,是肇慶的硯工看包拯要離開,便送了一方硯臺給他。手下覺得硯臺不值錢便幫忙收下了。
包拯一怒之下,將硯臺扔了出去,此時,狂風立馬驟停,船亦穩了。包拯扔出去的硯臺形成島嶼,包硯臺的黃布變為沙洲。這便是包拯「執硯成洲」典故的來歷。
雖然只是傳說,但在800多年前,西江確實還沒有硯洲島的存在。
硯洲島在肇慶是一個存在感並不怎麼強的島嶼,原因大約是因為交通不便,亦或者是還沒有怎麼開發。有許多肇慶人,甚至終其一生也沒有到硯洲島上看上一眼。也正因如此,硯洲島才保留著它本身古樸的風貌,從而保留了諸多老建築,流傳了許多老故事。
又或許因為它的古樸與原始,硯洲島開始有了遊客,島上的旅遊項目也逐漸多了起來。現在的硯洲島,已經開始慢慢甦醒。
要上島,得先渡江,渡江得靠渡輪。
不能稱之為船,只能稱它為渡輪。無論晴或陰,雨或風,人和車都能上渡輪。人在渡輪的兩側站著,頭頂有擋板,兩側有扶手,車在中間停著。上渡輪的時候,以及下渡輪的時候,人先車後,秩序井然。
島民和遊客在這一上一下間,便度過了許多年月。
也是奇怪,我們上渡輪剛站穩扶好,前一秒還豔陽高照,下一秒一場暴雨卻突起而至,隨行的遊人說,每年這個時候,硯州島都會下雨,歷年皆是如此,不過不用擔心,下一會兒就會停。
於是,這一天,我們便都是在一會兒晴一會兒陰一會兒雨中度過的。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即來之,則安之,管它呢!
硯洲島全域面積約7.25平方公裡,說不清它像一葉扁舟,還是像一片葉子,或是更像橄欖球,反正肇慶人民認定它最像端硯。有南邊陳、大房李等20多條自然村。
遊完硯洲島要環島一圈,島上可以租電動車,也可以坐電瓶車。我們人多,就選了電瓶車。
硯洲島上古樹參天,祠堂好幾座,還有包公樓、名人故居、知青樓、露營基地等等。
有一棵大榕樹,年歲不詳,硬是從自身紮下12條大根下來,美其名曰:12生肖。很有一種家庭團圓的幸福感。
對於硯洲島的島民,其始祖來自於何方,我並不十分清楚。島上的祠堂有傅氏宗祠,李氏宗祠,羅氏宗祠,還有最大最漂亮的陳氏宗祠。說明島民姓氏並不統一,而是至少有4個姓氏。
陳氏宗祠之所以氣派豪華,或許是沾了島上名人陳煥章之光,陳氏宗祠是陳煥章陳家的祖祠。
島上有一座麗江樓,又稱勵剛家塾,始建於民國1915年,是孔學大師陳煥章的故居。陳煥章是清末民初思想家,也是孔學的極力推崇者。
陳氏宗祠的旁邊是一座2層高小樓------知青樓,坐落在硯洲島南邊陳村,建於20世紀50年代,為硯洲紅聯生產隊隊部舊址。
要說硯洲島上最知名的建築則莫過於包公樓,距今約有160多年歷史。包公樓裡供奉著包公。
肇慶有認包公當乾爹的習俗。認了乾爹,每年那一時刻,無論颳風下雨都會來到包公樓拜乾爹,十分虔誠。
從前,硯洲島上除了人便是不會動的建築,現在還有露營基地。島上農作物肥沃,水塘裡豐蝦肥魚,除了漁舟唱晚的模樣,還有能觸摸到的詩與遠方。
有民宿,有酒店,有牛有馬,還有絡繹不絕的遊人與越來越好的明天。
一座硯洲島,承載了西江最美好的靈魂之光。
旅遊貼士:
廣利渡口輪渡票價5元/人,小汽車40元/車,貨車60元/車。
島上電瓶車20元/人。
餐飲可選擇硯洲堂。
地址:廣東肇慶鼎湖區硯洲島
交通:除自駕外可以從肇慶東站打車前往或公交k04(或鼎湖6路)到水坑二站步行300米到廣利路口站坐15路公交車到廣利硯洲碼頭站下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