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的電影插曲有哪些(赫本唱起那首月亮河)
2023-07-21 03:59:26
所有影迷都記得《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開場畫面:清晨時分,紐約第五大道上空無一人。身著黑色晚禮服、頸上掛著假珠寶項鍊、打扮入時的霍莉·戈萊特麗獨自佇立在蒂凡尼珠寶店前。臉頰緊貼著櫥窗,手中拎著牛皮紙袋,一邊吃著可頌麵包、喝著熱咖啡,一邊以豔羨的目光打量著珠寶店裡的一切……
這是世界電影史上最令人難忘的經典場景之一,它代表了奧黛麗·赫本演藝生涯中最動人的時刻。大約40年後,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拍攝了一部名叫《奧黛麗赫本傳之我的前半生》的傳記影片,開場便是赫本當年演出《蒂凡尼的早餐》時的這一場景。
與赫本的表演一樣,亨利·曼西尼為該片創作的那首《月亮河》亦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後來的半個多世紀裡,《月亮河》的知名度和流傳度甚至超過了電影本身。曼西尼為這首柔美悅耳的歌曲創作了不同的演唱和演奏版本,成為貫穿整部影片的主題音樂。
好萊塢星光大道上刻有亨利·曼西尼名字的星形獎章
將爵士樂進行到底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也許是好萊塢歷史上最知名的歌曲創作者。他最輝煌的創作生涯與奧黛麗·赫本緊緊聯繫在一起。那些流淌著復古情調的動人旋律,完美襯託出赫本那經久不衰的銀幕形象。
曼西尼的音樂風格脫胎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搖擺爵士樂(Big Band Swing)。他曾表示自己的貢獻在於將廣受歡迎的爵士樂風格引入當時的主流電影配樂中,這一創作理念為他帶來了4座奧斯卡獎與20座葛萊美獎,他也成為電影史上大量使用爵士樂風格進行配樂的第一人。
上世紀50年代,好萊塢依舊被交響化配樂所統治,而默默無聞的亨利·曼西尼則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次重大機遇:為爵士樂傳奇巨星格倫·米勒和本尼·古德曼的兩部傳紀影片擔綱配樂。這讓原本就擅長爵士樂風格、且曾為格倫·米勒樂隊擔任過鋼琴演奏與編曲工作的他得以大顯身手。隨後,他又為著名導演奧遜·威爾斯的新片《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譜寫了音樂。
這三部作品令他在好萊塢嶄露頭角,也引起了僅比他年長兩歲的年輕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Blake Edwards)的注意,曼西尼為愛德華茲的初試啼聲之作是兩部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集《皮特·岡恩》(Peter Gunn)和《幸運先生》(Mr. Lucky),以此開啟了兩人長達三十年的合作歷程。
前者講述了一位名叫皮特·岡恩的警探的辦案故事(此類題材電視劇後來在英美等國經久不衰)。主題曲融合了爵士樂的即興、搖擺以及流行樂的柔美動人,同時巧妙地運用管弦樂營造出懸疑緊張氣氛。曼西尼採用的大搖擺爵士、流行曲調、傳統管弦樂的混搭風格,也成為後來不計其數的類似題材影片配樂競相模仿的範本。
這部配樂也象徵著曼西尼的創作逐漸走向成熟期。對爵士樂如何更好地表達戲劇效果,曼西尼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比如在配器方面,除了小號和長號這樣的傳統爵士樂器外,作曲家還大膽採用了馬林巴、貝斯、電吉他、鋼琴等樂器,使得音效更加豐富,並充分表達出畫面質感,為更好地塑造角色、烘託情緒和輔助敘事開闢了空間。
《幸運先生》講述了綽號叫幸運先生的賭徒的故事。曼西尼為該劇譜寫的主題曲成功融合了爵士與流行,聽上去華麗浪漫、慵懶閒適。這兩首主題曲也為曼西尼斬獲了兩座葛萊美獎。
不久後,愛德華茲和曼西尼遇到了奧德麗·赫本,共同創作出那部在各自職業生涯中都堪稱巔峰之作的經典:《蒂凡尼的早餐》。
影片中,赫本坐在夜晚的窗前,捧著吉它,傾訴夢想,吟唱出那感人肺腑的曲調……音樂與畫面的結合被推向高潮,無數觀眾為之傾倒。從這部影片開始,曼西尼與赫本成為了另一對黃金組合。
《蒂凡尼的早餐》開啟了曼西尼夢幻般的60年代。這一時期,他的主要作品包括:
為愛德華茲執導的《相見時難別亦難》(Days of Wine and Roses)和《雌雄莫辨》(Victor/Victoria)配樂,後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他為前者譜寫的同名主題曲《醇酒與玫瑰的日子》則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相見時難別亦難》中,曼西尼在爵士樂和流行曲調的基礎上融入了更多古典音樂的元素和風格,並啟用了木管、小提琴、手風琴等樂器為整部配樂添色增彩。原聲音樂中甚至出現了古典風格的鋼琴小品和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弦樂片段;作曲家最擅長的甜美精緻的人聲合唱也令人過耳難忘。
另一方面,他成為了赫本在這一時期的御用配樂家。繼《蒂凡尼的早餐》後,他又為赫本的另外兩部影片《謎中謎》(Charade)和《儷人行》(Two for the Road)擔綱配樂。
《哈泰利》中的畫面
此外,這一時期的曼西尼還有兩部重要作品:他為西部片傳奇巨星約翰·韋恩主演的非洲冒險電影《哈泰利》(Hatari!)寫下了令人難忘的、充滿迷人異國情調的樂章。在這部配樂中,曼西尼進行了更加大膽的嘗試,將爵士樂、管弦樂與非洲土著節奏巧妙融合;在動畫劇集《粉紅豹》(Pink Panther)中,曼西尼運用典型的爵士切分節奏譜寫出的那首俏皮詼諧、膾炙人口的主題曲,至今依舊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流傳。
在很多影迷和樂迷心中,亨利·曼西尼最令人難忘的作品依舊是那些經久不衰的電影歌曲:《月亮河》、《醇酒與玫瑰的日子》、《心上人》、《甜心樹》、《謎中迷》……一首首流淌著都市氣息、或甜蜜或感傷的抒情曲調,均是難以複製的不朽名作。
曼西尼在60年代的這些著名配樂因為其中的歌曲而熠熠生輝。也正是他開創了電影配樂中大量使用人聲的先河。他的電影情歌喜歡採用輕柔的男女混聲合唱,營造出細緻高雅的質感,在6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音樂領域可謂獨樹一幟。
70年代以後,曼西尼依舊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精力,其中較有名的配樂包括《鷲與鷹》(The Great Waldo Pepper)、《雌雄莫辯》電視劇版、《荊棘鳥》(The Thorn Birds)、《宇宙天魔》(Lifeforce)、《鼠輩偵探》(The Great Mouse Detective)等等。
實際上,他的歷史貢獻不只是將爵士樂和人聲演唱大量引入電影配樂。以下事跡同樣值得後人銘記:由於他的堅持,好萊塢改善了電影錄音設備,使得電影音樂進入了「多軌錄音」時代;由於他的堅持,電視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切斷某部電視劇集的片尾,因為那樣聽眾可以聽完為電視劇創作的所有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