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景點翻譯和技巧(旅遊景點介紹的翻譯方法小訣竅)
2023-07-21 07:36:20 1
旅遊業是當前較為繁榮的一個產業,而中國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大國, 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然而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旅遊相關的翻譯也暴露出種種問題。為了使外國遊客對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有一個準確而具體的認識,旅遊景點介紹的翻譯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旅遊景點介紹的翻譯方法作一些簡單的探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古老神秘的中國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 帶動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景點介紹的翻譯是旅遊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環節,它是一種宣傳資料。其功能是向讀者或遊客介紹旅遊目的地、地理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引起遊客參觀的興趣,達到傳播本地文化的目的。
旅遊景點名稱的特點和分類
旅遊景點是指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間或地域。旅遊景點名稱作為一種特殊的翻譯對象,有著以下特點。
第一,旅遊景點名稱均有「專名」及「通名」,都「有名有姓」。所謂「姓」———「通名」,是為了區分一類事物與另一類事物的標誌。所以「太和殿」的「殿」、「廣德樓」的「樓」、「永定橋」的「橋」,就是這些景點的「姓」。而「名」———「專名」,則是用來區分具體某一事物與同類其他事物的標誌。比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太和」、「中和」、「保和」就是區分這三個建築物之間的標誌。
第二,旅遊景點名稱均「短小精悍」。旅遊景點名稱的作用主要在於景點之間的區分,因此名稱不能過長。中國的景點名稱一般以四字為限。漢語是「義合語言」,在一個景點名稱中漢語多以實詞為主。比如:「居庸疊翠」、「盧溝曉月」等,而作為「形合語言」 的英語在處理一些特定的信息時則必須藉助介詞、連詞和副詞。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必須注意語句的組織及詞語的選擇。
第三,旅遊景點名稱一般便於記憶。景點名稱一般均不拗口,一些發音相近的字多不連用,很少聽說過有「十四樓」、「九牛居」、「釣鳥臺」等。有的名稱雖然使用一些生僻的字眼,遊客也許不知道如何發音,但都「過目不忘」。
不同的景點名稱還有其不同的個性。按照其個性,旅遊景點名稱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名稱可提供該景點基本信息。
比如,頤和園中的「十七孔橋」,名稱上說明了該橋有十七個橋洞;香山公園中「眼鏡湖」。由於兩個小湖中間以石橋相連而成,湖面無風,折射出太陽的光芒,就像一副眼鏡,因此而得名。在翻譯該類景點名稱的過程中應注意譯出源語信息的涵蓋,力圖使源語和譯出語所包含的信息一致。
第二,名稱可體現作者當時的心態及建造的目的。
比如,天安門,作為皇城正門。該景點名稱的命名有很強的政治性,該名稱取「受命於天,安邦治國」之意。其含義有二:第一是君權神授,皇家的權力是由天所賜; 第二表明了統治者的心願, 希望國家長治久安。翻譯的時候,對於該景點名稱的政治性應該著重注意。
第三,名稱可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特點。比如,有些景點名稱顯示出了中國的某些獨特的文化現象, 如避諱。故宮北門舊時稱「玄武門」,以北方玄武大帝命名。而康熙即位後,由於康熙名字叫「玄燁」,為了避諱,將「玄武門」改名為「神武門」。在翻譯過程中,對於這種名字的變更,則需要留神注意。第四,名稱可體現作者的語言水平,以及當地語言特點。很多景點名稱,常常玩一些「文字遊戲」,比如位於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的一塊摩崖刻石上「蟲二」就給翻譯帶來了難處。蟲二暗含了「風月無邊」 四個字,「風」 的繁體寫法是「風」,「風」和「月」這兩個字。去掉外框、外邊,就剩下「蟲二」兩個字了。所以,「蟲二」指的是「風」「月」無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