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中自有強中手 那些牛過原廠的副廠鏡頭
2025-05-04 14:45:30
每一位想要選購鏡頭的用戶可能都想過,該買原廠鏡頭還是副廠鏡頭?在普遍的認知裡,人們常常覺得原廠鏡頭更有優勢,與單反的兼容性和匹配性更好、擁有的技術支持更成熟、結構設計和機械性能更耐用等等。同時也有副廠鏡頭遜色於原廠鏡頭的偏見,認為副廠鏡頭除了價格便宜就沒有太大的可取性了。其實不然,無論是原廠鏡頭還是副廠鏡頭,都在技術進步的市場中有著相互競爭的實力,今天就來說說那些比原廠鏡頭更牛的副廠鏡頭。
卡爾·蔡司
無論哪家原廠鏡頭,都少不了50mm定焦頭,而標頭之皇的美譽卻被蔡司奪得,無疑是副廠吊打原廠的一大主力。2013年10月,蔡司發布了旗下Otus系列首款鏡頭Otus 55mm F1.4,號稱「史上最強135系統鏡頭」,不僅售價突破2.5w人民幣,蔡司官網也對其評價為「超凡細節與卓越性能,無論是自然光抑或在攝影棚內使用,Otus 1.4/55 無愧為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鏡頭之一」。
與其他「50」鏡頭規格對比(點擊放大)
與其他「50」鏡頭結構對比(點擊放大)
作為一款標準定焦鏡頭,蔡司Otus 55mm F1.4並沒有採用傳統的雙高斯結構,而是首次採用了Distagon反望遠結構,該結構常見於蔡司廣角鏡頭,這種具有更長結構的光學設計即便在非常大的光圈下,仍能獲得覆蓋整個像角的出色圖像校正,以及實現極低的像場曲率。
蔡司Otus 55mm F1.4外觀
蔡司Otus 55mm F1.4光學結構採用了10組12片設計,內含1片非球面鏡片和6片低色散鏡片,配備了APO復消色差鏡片組,確保影像可在整個調焦範圍從中心到邊緣均有銳利的圖像。濾鏡尺寸為77毫米,鏡頭長度達141毫米,即便是尼康原廠標準變焦鏡頭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長度也不過133mm,重量更是高達970克,如此巨大的體積加上令人恐怖的重量,在標準定焦鏡頭中尚屬首次。
蔡司Otus 55mm F1.4樣張
蔡司Otus 55/1.4體現了卡爾蔡司力求完美的設計理念,展現了較好的光學校正性能,從畸變到色差都控制的非常不錯,即便是在F1.4最大光圈下也能拍出銳利的圖像,可以說是「全開黨」、「數毛黨」眼中的神器。但這款鏡頭的龐大體積完全打破大家對「50」標頭小巧緊湊的印象,再加之手動對焦,在實際拍攝時有著較大的操作難度,高額的售價也將一部分用戶攔於門檻之外。總體來說卡爾蔡司在鏡頭結構有所突破,引領鏡頭品質的提升是件好事,尤其那些擔心鏡頭限制高像素機身發揮的用戶有了盼頭。
卡爾蔡司非Otus系列的Distagon T* 2.8/15和Apo Sonnar T* 2/135也是蔡司家族中近年來推出的高品質鏡頭。Distagon T* 2.8/15 ZE 是蔡司推出的第十一支鏡頭,以其110°的開闊視野、f/2.8的最大光圈、0.25m的最近對焦距離,將近兩萬元的價格傲視其它品牌超廣角鏡頭。
蔡司Distagon T* 2.8/15外觀
蔡司15/2.8鏡頭採用了針對全幅數位相機優化的15片12組浮動鏡片Distagon結構,入射到傳感器的光線傾斜角度最高只有11°,而且包含了2片非球面鏡片、5片低色散鏡片和9片圓形光圈的華麗配置,這在蔡司鏡頭中很少有,顯得極盡奢華。其擁有澎湃廣闊的視角和高超的解析度,能滿足嚴苛的風景和建築物攝影師的需求。
蔡司Distagon T* 2.8/15樣張
蔡司ZE Apo Sonnar T* 2/135是首款ZE APO頭,APO如雷貫耳聞名已久,只是歷史上價格較貴、產量低很難見到,自從蔡司宣布推出新版ZE Apo Sonnar T* 2/135頭後,一直受到攝影愛好者的密切關注。
蔡司ZE Apo Sonnar T* 2/135外觀
蔡司Apo Sonnar T* 2/135的焦距為135mm,最大光圈F2,最近對焦距離0.8m,放大倍率1:4。鏡片結構為8組11枚,採用了特殊低分散鏡片,能有效降低色差。此外,9片光圈片亦可營造出漂亮的虛化效果。
蔡司ZE Apo Sonnar T* 2/135樣張
畫質方面,在全開光圈時,成像有一些柔軟的感覺,但合焦區域比較銳利,同時,能觀察到畫面四周曝光量有較為明顯的降低。將光圈縮小2、3檔後,周邊光亮降低的情況會有所改善。色彩的還原性較忠實,畸變控制的也比較理想。將光圈縮小2檔後的銳度提升相當明顯,被攝體的細節刻畫也十分細膩。Apo Sonnar T* 2/135能夠提供非常柔軟的虛化效果,不僅僅是抓拍或靜物,在人像攝影方面也能發揮極好的效果,是一支活用性強、成像優異的鏡頭。
適馬
作為副廠鏡頭的另一大代表,適馬Art系列定焦鏡頭也在高品質鏡頭中有口皆碑。在CP+2015前夕,適馬在佳能推出重磅廣角鏡頭EF 11-24mm f/4L USM後,緊接著推出了24mm F1.4 DG HSM Art鏡頭,其間的火藥味不言而喻。
與佳能、尼康24mm規格對比(點擊放大)
24mm F1.4 MTF曲線對比(點擊放大)
從上面的規格對比可見適馬對色差的控制十分重視,為了補正該問題鏡頭採用了3片與螢石性能相同的FLD鏡片和4片SLD鏡片,優化鏡片的屈折力配置,將放大率色差、位置色差控制到最低限度。適馬在這一點上下的猛料絕非尼康、佳能的同規格產品可以比擬,即便是適馬自家廣受好評的35mm F1.4 DG HSM Art也不過採用了一片FLD鏡片而已。如此注重色差修正的方案,勢在追趕卡爾蔡司Otus的腳步。
適馬24mm F1.4 DG HSM Art外觀
適馬24mm F1.4 DG HSM Art樣張
值得注意的是,適馬特意強調了24mm F1.4 DG HSM Art有效修正了彗形球差,說明適馬已經從鏡頭的用途上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優化。彗形球差是指畫面中點光源無法聚集成一點而像彗星一樣拖出尾巴的形狀,特別是大光圈鏡頭尤其容易產生。24mm F1.4 DG HSM Art 將非球面鏡片配置在鏡頭的最後,從而起到了調整光線入射角度的作用,即使光圈全開也能展現高超畫質。邊緣成像的點光源色散也極其輕微,這對星空拍攝十分重要。
眾所周知,在50mm這個焦段上,佳能、尼康的F1.4鏡頭根本無法列入自家牛頭行列,適馬早已瞄準這一點推出了50mm F1.4 EX DG HSM來擊潰原廠的50mm F1.4,而更新一代的適馬50mm F1.4 DG HSM Art的推出除了進一步拉大了和原廠差距,更是希望向卡爾·蔡司Otus看齊,突破傳統雙高斯結構,將標頭的成像品質推向一個新高度。
適馬50mm F1.4 DG HSM Art(右)與蔡司Outs 1.4/55外觀對比
適馬50mm F1.4 DG HSM Art樣張
適馬50mm F1.4 DG HSM Art採用9片圓形光圈,可以獲得柔和的焦外虛化效果。在體積上比佳能、尼康原廠的50mm F1.4鏡頭要大不少,最近對焦距離為40cm,比佳能、尼康原廠鏡頭的45cm要近。鏡頭結構是8組13片,它比其它廠家同級別產品都要相對複雜。
很多熱愛攝影的攝影師喜歡使用35mm焦距鏡頭更多於傳統50mm標準鏡頭,適馬35mm F1.4 DG HSM鏡頭,使用尖端科技設計和嶄新生產技術,成就出擁有極高展現能力,完全發揮最新型號數位相機的潛能。 擁有如廣角鏡頭般, 展現震撼張力的透視感; 運用F1.4特大光圈的神奇威力,達致極高光學性能,以特大的通光量,營造出迷人朦朧散景的廣角影像。
適馬35mm F1.4 DG HSM外觀
適馬35mm F1.4 DG HSM樣張
適馬35mm F1.4 DG HSM鏡頭不但在外觀設計上改進較大,支持35mm全畫幅單反鏡頭規格,使得它可分別搭配全畫幅相機以及APS-C畫幅相機上使用。適馬35mm F1.4 DG HSM鏡頭配備效能等同天然螢石的FLD(螢級特低色散) 鏡片,和SLD(超低色散) 鏡片,配合鏡片排列次序以達非常好的效果,成功改善此兩種色像差現象,提供無瑕的超高畫質。
騰龍
另一大副廠騰龍,自推出了SP 15-30mm F2.8 Di VC USD鏡頭以來,為用戶提供了超廣角焦段,配合同廠的SP 24-70mm F2.8 Di VC USD及SP 70-200mm F2.8 Di VC USD,在15mm-200mm的焦段內都實現了f/2.8的光圈,更是全段皆具備VC光學防抖,比尼康、佳能的大三元更有賣點。
佳能、尼康、騰龍超廣角變焦規格對比(點擊放大)
從規格上不難看出這支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鏡頭是衝著尼康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和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來的,不過騰龍在同樣的恆定F2.8焦距上比佳能更廣一點;而與佳能尼康相比,騰龍更是首次在全畫幅恆定F2.8超廣角變焦鏡頭上搭載了(VC)光學防抖系統。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外觀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樣張
騰龍SP 15-30mm F2.8 Di VC USD由13組18片鏡片構成,前組鏡片中首次採用了XGM大口徑雙面玻璃鑄造非球面鏡片,並在適當位置配置了數枚LD低色散鏡片,大幅抑制桶形畸變和放大色差,畫面周邊同樣擁有高解析度。採用了特殊的光學構造,當從15mm變焦到30mm時前組鏡片做倒退運動。獨特的鏡頭遮光罩可在整個變焦範圍內有效為前組鏡片表面遮擋光線,減少眩光。
除了廣角鏡頭,騰龍有一支不足萬元的長焦鏡頭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在極具性價比之外,也擁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作為萬元級以下焦段可觀的長焦鏡頭,而且是全畫幅規格的,並加入了騰龍很多全新的鏡頭技術,相比老一代的200-500mm鏡頭將有不少提升,和原廠的400mm級別的變焦鏡頭比較也不落下風。
騰龍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外觀
騰龍SP 150-600mm F/5-6.3 Di VC USD樣張
騰龍150-600mm鏡頭採用13組20片(包括3片LD鏡片)設計,並使用了全新的eBAND鏡片鍍膜,擁有超低折射率和比以往的鍍膜更堅固的與鏡片融合在一起,使鏡片防反射的性能有了飛躍性的提升極大程度的抑制光的鏡內反射,達到有效降低眩光和鬼影的效果,呈現清晰通透性強的畫面。
無論是自帶原廠情結不願意接觸副廠鏡頭,還是因為性價比高開始了解副廠鏡頭,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不同廠商都在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努力地豐富著鏡頭產品線,不管原廠還是副廠,都致力於為大家推出最適合的鏡頭產品。如果因為偏見或者共識,否定任何一類產品,都可能會減少大家作為攝影愛好者體會鏡頭性能的趣味。根據自己愛好、風格、題材,有針對性的選擇最適合的鏡頭,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